李昌祺
``` 随分棺衾足掩身,不劳吊客叹家贫。 白头赢得青山葬,多少寒沙暴骨人。 注释: - 随分棺衾:随意的棺材和被子。足掩身:足够覆盖身体。 - 不劳吊客:不需要哀悼的人。家贫:家庭贫困。 - 白头:年纪老去。青:指青山或青山墓地。 - 多少:许多。寒沙:寒冷的沙子。暴骨:暴露在风中的骨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贫穷家庭的同情和哀伤
【注】宿正觉寺僧房:宿在僧房。正觉寺,位于今江西庐山东林寺。 露鹤寒猿永夜清,山僧入定泯群情。 露水沾湿了白鹤的羽毛,寒风使猿猴瑟缩,整个长夜都显得格外寂静。山上的和尚入了禅定,忘却了一切,也忘记了人间的一切。 幽人独向阶前坐,为惜千峰好月明。 我独自来到台阶前坐着,只为欣赏那千峰之上皎洁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二句写夜宿僧房所见之景:露珠打湿了白鹤的羽毛,寒气逼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灊峰”即南岳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主峰为祝融峰,高1300.2米。“曹溪”为禅宗六祖惠能的道场,今广东省东莞市黄岭镇曹溪街。“五台”指山西省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清凉界”之称。“双眉覆面”形容僧人的面容
【注释】 瘴海:南方的热带山林。旧游:指过去的生活经历。万髑髅:指无数的尸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中任上写给朱给事的,朱给事从南中回相过访,两人相见甚欢,并畅谈往事,但诗中却流露出一种伤感之情。诗人以“伤心忍说来时事”一语,表明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与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遗憾。 首联写朱给事自南中回相过,两人相见甚欢,并畅谈往事。颔联写他们谈笑间,低头长揖,泪流满面
【注释】: 悼王翁二首 其二: 1. 海上归来牖下终,去时同伴葬辽东。 2. 重泉莫叹桐棺薄,玉匣籧篨等是空。 3. 牖:窗子。 4. 终:死。 5. 辽东:古郡名,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 6. 重泉:地下,这里指阴间,死后的世界。 7. 桐棺:用桐木做的棺材。 8. 籧篨(xiè xuě):盛放骨灰的盒子。 9.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深深哀思和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注释】 树影轮囷:树木的树冠像车轮一样旋转,形容树荫浓密。青蝇:苍蝇,这里指小虫。儒衡扇:用竹制的摇扇子,儒者用以遮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里树荫和花影,以及小虫在树荫中飞舞的景象。诗人用“树影轮囷”描绘树荫的浓密,用“槿花烂漫芷花稀”描绘了花朵的盛开与凋谢,以小虫的飞动衬托出夏天的气息。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整体而言
【注释】 缁尘:黑色衣服上沾上的灰尘。 鬓欲华:头发已经快要白了。 角声:古时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此处借指军旅生活。 还乡梦:回到故乡的梦。 金陵:即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当时南朝的都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南归之时写的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飘泊之愁。全诗感情沉郁,含蓄深沉,意境悲凉。 首句“衣染缁尘鬓欲华”,写友人南归前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要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感情。“孤灯”“清泪”等词语都暗示作者此时心情凄凉、孤独寂寞,所以“对孤灯”“揩又落”两句是写诗人孤居房山旅舍的情景。“斜风细雨送残更”一句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悲凄之情。 【答案】 译文: 房山旅舍 枕着寒冷的被子冷得发抖,对着孤孤单单的灯光
注释: 客夜:客居的夜晚。砧:捣衣石。 荒草萧萧郭隗台:郭隗台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南,是当年燕昭王筑台招贤的地方。 清砧明月两堪哀:砧声和明月交相辉映,令人感到悲哀。堪哀,值得哀伤。 千愁百感多如雨:各种各样的烦恼忧愁像雨水一样密集。 今夜灯前一并来:今晚灯下的聚会将把所有的烦恼忧愁一并带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听邻家夜雨》。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情景交融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归次吕梁洪”,然后分析全诗,把握诗意,最后结合重点语句赏析。 (1) “归次吕梁洪”意思是:回到停泊在吕梁洪边的船上。 (2) “吕梁洪水激冲波,桂楫兰桡此处多。”意思是:吕梁山的洪水冲击着船身,这里多的是桂花木做的船桨,划起船来十分平稳。其中,“吕梁洪”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