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解析】 此诗为席上赠妓之作。前四句写席中歌舞,最后两句点出主人杜牧。 【答案】 ①绾:梳理、整理。②纤纤指:女子的手很纤细(形容手指修长)③凌波:指舞步轻盈。④春山银烛:指蜡烛燃烧得如春山般明亮。⑤秋水玉尊:指酒杯晶莹如秋水。⑥鸳鸯锦:用金线或彩色丝线绣成的鸳鸯花纹的锦绣衣服;也泛指精美的衣服。⑦歌珠玳瑁筵:指酒席上有珍珠般的酒杯,有玳瑁纹饰的筵席。⑧狎客:狎侮客人。⑨惟:只。⑩杜樊川:即杜牧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归心无日夜,孤舫不停牵。 —— 表达了强烈的归家之情,如同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急切和不舍,无论昼夜,思念之情如影随形。 2. 沙蟹寒缘草,江豚暝触船。 —— 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沙蟹在寒冷的沙滩上寻找食物,江豚在夜色中与船只擦肩而过。 3. 银河通赤岸,翠壁泻红泉。 ——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银河流淌过赤色的岸壁,翠绿的峭壁上泉水飞泻而下。 4. 莫恋幽居好
【注释】 松竹连村暗:指松树和竹子茂密,遮蔽了整个村庄。 轩:窗子。 面水清:面对流水,水很清澈。 藓痕:苔藓的印迹。 屐齿:木底鞋(古人穿木底履)。 簪绂:古代官员戴用的一种冠状饰品,也指官职。 输租:交纳租税。 还喜布衣轻:还喜欢穿着布衣的轻松。 【译文】 松树和竹子茂盛地生长在村庄周围,窗户面对着清澈的流水。 苔藓留下了我的木底鞋的痕迹,滩上的响声与书声交织在一起。 我为了采药而路过寺庙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灵谷寺的自然景物,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怀。首联“青松”和“楼台”是寺庙的组成部分,“峙化宫”是寺庙的别称。颔联以“雨深山果落”写山果因雨水而落下,“云去石床空”写云朵飘散而去,石头床也显得空旷起来。颈联写树木年久,多有枝巢;潭水清澈,或可看见游龙。尾联写僧人在此禅定,暂得寄尘踪。 【答案】 译文: 一条小径通向青松之中,楼台高耸屹立在化宫之上。 雨水深时,山中的果实纷纷落地
【注释】 蛾眉:山名,位于今陕西宝鸡市南。燕尾:指江流曲折如燕尾。黄叶:指秋天树叶变黄。青帘:青色的帘子,借指村舍。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周原幽居所见之景和所闻之声。诗的前两句写山色江流之美。后两句写乱蝉落日和独鹤引归云。最后两句写秋景和客情。 首联“山色蛾眉秀”,“蛾眉”是山名。“秀”字点出山色之美,写出了山的秀丽与高耸入云的特点。 颔联“江流燕尾分”,描写江水曲折有致,像燕尾一样分开
【注释】: 上巳:古代在农历三月的上巳日,有祭祀、踏青、春游等风俗。风光:风景。物色:景物。 屋:指山中小屋。 镜:比喻水面如镜。 节换:节日更换。榆火:即寒食节,古人用榆树之火来祭祖。烟火:指寒食节燃放的烟火。 谷雨天:指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此时气候转暖,降水增多。 五云:指天上五彩缤纷的云彩。边:边际,这里指云彩的边缘。 赏析: 送人之京:这首诗是送别朋友去京城的诗
【注解】 张巡检:指张巡,唐代著名将领。巡检:即监察使,官名。上林:汉代宫苑名。此指京城长安。三峡:长江上游巫峡、瞿塘峡、滟滪峡的总称。枸酱:一种酿造的醋,以枸树汁为原料酿制而成。僰音: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调,这里泛指西南少数民族的语言。点苍:山名,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古:古老,历史悠久。道:道路,这里指入滇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送张巡之云南时写的。全诗四联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注释】 1.别路三春雨:别路上下了整整三场春雨。 2.行舟五两风:在航行中顺风行船,风力为五六级。 3.花香随路减:沿途花香越来越淡。 4.柳色上衣浓:岸边的柳树颜色逐渐浓绿。 5.青云客:指有抱负、志向远大的人。 6.白发翁:指年纪已高的老人。 7.离情如逝水:离别之情如同流水般消逝。 8.万折亦朝东:即使曲折千万回,也始终朝着东方。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
``` 随分棺衾足掩身,不劳吊客叹家贫。 白头赢得青山葬,多少寒沙暴骨人。 注释: - 随分棺衾:随意的棺材和被子。足掩身:足够覆盖身体。 - 不劳吊客:不需要哀悼的人。家贫:家庭贫困。 - 白头:年纪老去。青:指青山或青山墓地。 - 多少:许多。寒沙:寒冷的沙子。暴骨:暴露在风中的骨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贫穷家庭的同情和哀伤
【注释】 北涉南游——北渡黄河,南下游览。 二十——二十次。 赞公房——赞公的居室。 苔侵——长满了青苔。 素壁——白色的墙壁。 松枝偃——松枝垂落。 拜影堂——对着自己的影子拜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重游旧地龙济寺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无为能上人的怀念与哀思。首句“北涉南游二十霜”,写他历经艰辛,跋涉了漫长的旅途。次句“幻身重到赞公房”,点明自己重游龙济寺,又见到了赞公的居室,不禁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