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注释: 1. 垒破频频旋补泥,双飞双语更双栖。 - 垒破:指修补破损的墙壁。 - 频频:频繁的意思,多次的意思。 - 旋补泥:立即修补墙壁。 - 双飞双语:两只燕子在空中飞翔时发出的声音,这里比喻燕子的叫声。 - 更双栖:更加选择栖息在树上或屋檐下,形成双栖的景象。 2. 雕梁虽贵茅檐稳,暮去朝来莫怨低。 - 雕梁:精美的横梁,这里指的是高大而华丽的房屋。 - 虽贵:尽管是贵重的,但仍然稳定。
注释:宦途的境况和对故乡的思念共同引发了内心的寂寞,秋天的芦苇和飘落的苇子总在瑟瑟发抖。西风好像要把我留下来,吹得杨柳依依把我的船帆也卷走了。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秋风为媒介,巧妙地将送别友人的心情和对秋景的感受结合起来。首句“宦况乡心共寂寥”点出了诗人送别的时间是在秋天,并且是因为仕途失意而不得不离开京城。第二句“秋蓬凉苇总萧萧”,写自己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
【注释】 1. 南辕北辙:指行为和目标完全相反,徒劳无益。 2. 鬓(bìn)如霜不肯休:形容年岁已高仍不停止努力。 3. 输却江天渔妇火:把渔船上的灯火熄灭。 4. 扁舟:小船。 5.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老船夫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的诗。首句“南辕北辙尽何求,鬓如霜不肯休”描写了老船夫在逆风中行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期望和对坚持的信念;第二句“输却江天渔妇火
西园精舍 社近芳花烂漫开,不关风雨自沾苔。 幽禽惊避苍鹰逐,乱入香红飐下来。注释: 西园精舍: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社:指土地神、地祇。 社近芳花烂漫开,不关风雨自沾苔:意思是说,虽然周围没有雨水的滋润,但是花朵却依然盛开,而且没有受到风和雨的侵扰,仍然长满青苔。 幽禽惊避苍鹰逐,乱入香红飐下来:意思是说,一些小鸟被惊吓而飞走,一些苍鹰在追逐它们时,它们的羽毛和翅膀在香红的花丛中摇曳飘动
【解析】 此诗为《洧川田翁》一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首句“辛苦”二字,既点出了作者的农人身份,又写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次句写“雨垄复烟畴”,即在雨后田间,烟波笼罩,一片蒙蒙细雨,诗人陶醉于这如画的美景之中。第三句“少小为农今老大”。这是说:自己从小就在田间劳作,如今已经年迈,却未曾乘骑过马,只骑着牛儿。末句用典。“骑马”是古代一种高贵的交通工具
徐道士安处轩 尘氛既屏绝,气宇亦澄鲜。 译文:尘世的纷扰已尽去,我的内心也变得清澈纯净。 注释:尘氛,指世俗的纷扰和污染;屏绝,消除;气宇,这里指人的气质或胸怀;澄鲜,清澈而纯净。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恶和对内心的追求。 心恬境逾寂,虑遣情自捐。 译文:心境宁静,周围的环境更加寂静;忧虑被抛开,情感自然消散。 注释:恬,宁静;境,环境;逾,超过;虑,忧愁;情,情感;自捐
诗句释义: 1. 僻性长嫌驿舍喧: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嘈杂喧嚣的驿舍的排斥。"僻性"意味着诗人具有一种偏好安静、避世的性格,而"长嫌"则表达了他对此环境的持续不满和反感。"喧"指的是喧闹声,"驿舍"是指供旅客休息或换马住宿的地方,通常比较吵闹。因此整个句子可以理解为诗人更喜欢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嘈杂的驿站。 2. 蒲团到处宿祗园:这里提到的"蒲团"是指僧人坐禅所用的蒲草编成的垫子
【注释】 ①“寂寞”二句:指驿站的门户半开着,从破草棚里漏出几颗疏星。②“四无”句:四周没有邻居,也没有舆台,只有露水结成的霜,和结冰的水。③驿(yì)亭:古时供传递公文、官员来往休息的地方,多建在交通要道旁或山间林荫中,有楼阁、房舍等结构。 【译文】 驿站的门扉半开着,从破草棚里漏出几颗疏星。四周没有邻居,也没有舆台,只有露水结成的霜,和结冰的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宿金乡铺的图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冶城怀古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趍朝退北阙,吊古来西州。” - “趍朝”意为追随朝廷,“退北阙”指的是退回到皇宫(北阙通常指代皇宫)。 - “吊古”意为凭吊历史遗迹。 - “西州”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洛阳一带。 第二句:“忠贞结缨处,松柏馀荒丘。” - “忠贞”指的是忠诚坚定。 - “结缨”原指古代的一种冠饰,后引申为忠于职守。
【注释】谙:通晓,熟悉;条桑:织成丝线。艺麻:指纺织麻布。繁华:指城市的繁华景象。年年:一年又一年。 【赏析】此诗写农村妇女对城市繁华生活的无知与向往。她们虽然懂得如何织条桑与艺麻,但却不知城市中人的生活有多么的富裕。她们只知道自己辛苦了一年,只得到蚕丝,却不知道这些蚕丝被富人买去做了衣服,而穷人则只能穿着粗糙的麻衣。因此,她们羡慕城市中的繁华生活。全诗语言朴实、浅近、明畅,但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