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诗句:莫谓老人倨,须知孺子贤。 译文: 不要以为老人态度傲慢,要明白年轻人有他的聪明才智。 注释:“老人”指黄石公,“孺子”指张良,“知孺”即认识到张良的贤明。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程敏政创作的《题宗侄孙文楷文模二便面二首》中的一首。诗中通过黄石公与张良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张良对黄石公的敬仰和学习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后辈的期望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在秋天的树林下,我端坐着,心境超脱古意。山风吹拂着耳朵,使得一切杂念都消失,只听见涧谷深处的泉水声。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用“秋”“古意”来渲染气氛,用“耳净”“涧泉”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人面对自然景色,不流连于眼前的美景,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历史和未来,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宽广胸怀
【注释】 坦坦:心胸开阔。物外:超脱物外,指出世者。萧萧:风吹落叶之声。林下人:在山林中打坐修炼的人。壶春:酒壶中的美酒,喻指春天。一壶春:指与友人共饮一壶春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绝诗。诗人以“炼师”为题,表达了与朋友相聚时的快乐心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旷优美,充满了友谊和欢乐的气氛。 首句“坦坦物外士”,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心胸开阔的人形象
白日下深沼,游鳞动腥风。 宛有川上趣,不羡濠梁翁。 注释: 1. 白日:太阳 2. 下深沼:身处深池 3. 游鳞:鱼儿 4. 动腥风:激起腥味的风 5. 宛有:似乎拥有 6. 川上趣:山川间的趣味 7. 不羡:不羡慕 8. 濠梁翁:指庄子,庄子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自由自在的鱼,在濠水边快乐地游玩,而不用为生计发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阳光照耀下的深池中,看到游鱼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斜阳过亭西:夕阳从亭子的西边斜照下来。 2. 纵目随所适:任由眼睛去随意观察,没有约束。 3. 何处一鸢来:哪里有一只鸢(一种鸟类)飞过来。 4. 飞飞破晴碧:鸢在空中飞翔,打破了晴朗的碧空。 译文: 夕阳从亭子的西边斜射,我任凭眼睛自由探索, 哪里突然出现了一只鸢,它高高地飞翔在晴朗的天空之中。 注释与赏析: - 斜阳过亭西:描述夕阳从亭子西边斜照的景象
【注释】 绕阑:绕着栏杆。 珍禽:指美丽的鸟。珍,美的意思。 入手:手触之。炎光:阳光。 动:使……震动、惊动。竹林:指竹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花鸟为题,写自己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首句“绕阑花似雪”,描写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春日花开,百花竞艳,犹如大雪纷飞,洁白无瑕。这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与雪花相比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娇艳。 第二句“枝上立珍禽”
【注释】 涵碧亭八咏 其六 松径秋声 四山黄落时,夹路松涛起。 中含太古声,能清管弦耳。 【赏析】 《松径秋声》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四山黄落时”,即深秋时节,四山都黄了,这是写时间、地点和季节,为全诗的描写做铺垫。“夹路松涛起”是写眼前之景,诗人站在高高的涵碧楼上,远望山下的松树林,听到松涛阵阵,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中含太古声,能清管弦耳”,诗人由眼前之景想到历史
【注释】 莲亭:即莲亭寺,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亭:小亭子。 潇潇洒洒:形容人清高不俗。 红尘:指人间繁华世界,也指世俗之事。 【赏析】 这是一首题于莲亭的咏物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点题。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雨落芙蓉塘,一阵香冉冉。”芙蓉,荷花,此处泛指池塘中的莲花。 “雨落”,是说春雨落在荷花上,而“莲塘”则是指荷叶田田、荷花婷婷的莲亭寺前的池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等。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首句写“新笋”,用新长出的嫩笋比喻彦夫(师鲁),突出了其年轻有志、才华横溢的特点。次句以变声的鸣禽比喻师鲁的才能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第三句是说可意的人还未到。第四句则是说明月照到了前庭,而人却还没有到来
【注释】 怀邵:古郡名,在今湖南。文敬公:指唐代名臣孟浩然。《新唐书》称:“孟浩然,字太白,襄州南阳人。”太守:地方长官的尊称。有美文章守:意谓有才学的人当了太守。无情山水州:意谓无情的山水是州里的标志。一宵篷上雨,了得半江愁。篷上:船篷上。了得:形容愁绪深重。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写诗人对太守孟浩然的思念。首句点明诗题,说明此诗写的是怀念孟浩然的事;次句说孟刺史是个有才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