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注释:这四句诗是对师鲁侄的《梅竹图》的题咏。“皎皎冰肌瘦”,以梅花比喻人的清高孤傲,形容其肌肤晶莹洁白,体态苗条瘦弱,像冰雪一样清白。“翛翛凤尾清”,用凤凰尾巴的修长和挺拔来形容梅花的高洁。“众芳摇落后”,以百花凋落来比喻世间的纷纷扰扰,而诗人则与梅花一同保持着坚贞的姿态。“同保岁寒盟”,意味着诗人与梅花一同坚守着高尚的节操,不会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梅花的品格
【注释】天井:地名,在今陕西汉阴县西。龙痕:山中石上的龙纹。潜龙:比喻未露锋芒的贤才。爪印:比喻功绩。斧琢:指刀斧砍削。一日:一旦,一天之内。风雷生:风云际会,时运到来。终当:最终必定。露头角:显露才华。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李源以“潜龙”自比,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不仕,但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他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要显露出才华,像那龙一样腾飞于九天云霄。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
注释: 清明日喜埙子至自南山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四度清明节,今年觉更轻。 我已经过了很多次清明节了。 杏花春雨后,喜尔到山城。 杏花开了,春天的雨也来了。你来到了山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欢迎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首句点明时节为清明,即“清明节”。二句写自己多次过此节,但今年似乎更觉清闲。三、四句写春意已浓,杏花盛开,春雨连绵,而朋友却从远方来到
【注释】 题:在……上写。 四小景:指四个小诗,此为其中之一。 其三: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庭栽:庭院里栽种。 栖凤竹:一种竹子,相传有凤栖息其上。 琅玕(láng gān):美玉。 拂云梢:飘动的枝叶像云彩一样。 虞廷管:传说虞舜时的音乐主管叫乐官,这里比喻音乐。 殷勤:情意恳切。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江陵知县期间。“四小景”是唐人自撰的组诗。这组诗共四首,每首七绝,内容多写景抒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每句话都做出解释。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峰如诰身”“隐隐当户见”“山灵知主人”等,结合诗句内容,从意境营造、修辞手法、典故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山峰像诰命一样威严,高耸入云,隐隐约约地出现在门户之前。山神知道我是汉朝人,最终成就为一代名将。 注释
【注释】 斗:《水经注》中称“斗城”,又名“斗峡”,位于四川奉节县,长江北岸的三峡之中。回:曲折、回转。 两崖忽中分:两崖忽然中间分开。 惊浪凡几折:惊涛骇浪在此处有转折之意。 相期避暑来:相互约定来此避暑。相期:互相期约,相约。期,期约。 薰风洒飞雪:微风轻拂,如同飘洒着飞雪般轻柔。 【赏析】 此为李源《十景》诗组中的第四首。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三峡中的一段风光。前两句写峡谷两岸突然中分
【解析】 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难度较大。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一面镜子含着天光,源头在哪里?心中悠悠地想着它,临流与谁共语呢? 注释:活水
注释:义兵曾经来过这里,马蹄在石头上留下痕迹。马的遗响寄托在滩声中,英风凛冽,不知道是哪一时代? 赏析:这首诗以“石上马蹄”四字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军旅场景。诗人用“遗响寄滩声”这一意象,巧妙地将马蹄声与滩声相联系,使诗中的马蹄声更加悠长、深远。最后一句“英风凛何代”,更是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军旅画卷,令人读之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注释:你确实是竹子,但你也是人。我恨没有能医治世俗病痛的诗句,只能和你传播清香。 赏析:这是一首以竹为题的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倪氏子可竹卷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清高品格的追求和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李源十景其七笔架凌云 三峰上排云,竞秀如笔格。 千古兆人文,知非草玄宅。 注释: 笔架凌云:用山峰比喻作文笔架,形容山势险峻、秀丽壮观的景象。凌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直刺苍穹。 三峰上排云:三座山峰高耸,云雾缭绕,宛如一座巨大的笔架。 竞秀如笔格:形容山峰之间的景色相互辉映,犹如笔锋般锐利。 千古兆人文:暗示这座山峰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诞生与成就。 知非草玄宅:表示虽然这座山峰看似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