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已催新绿过清明 作兴东风蓦地生 早落杏花成几树 不消鶗鴂再三鸣 赏析: 《清明后一日作》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景象,通过对新绿色调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中的东风和杏花等元素,都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如“鶗鴂”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榆柳楂梨桃李梅,紫丁红药大櫰槐。 榆树柳树山楂梨子桃李梅:榆、柳是榆钱(榆荚),楂(qiá)梨(liao)是山楂,桃(táo)、李(lǐ)是李子,梅(méi)是一种小果实。紫丁香(紫丁)、红芍药(红药)、大枣树(大櫰槐):紫丁香、红芍药和大枣树都是春天里开的花。 群莺落得争枝乱:群鸟争相飞落在这些花树上,树枝因此杂乱无章。国事如今尽可哀:现在国家的政治状况如此混乱。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
注释:题写在越园画上的诗句。林泉幽静,画中人仿佛也远离了我,难以遣散燕南二月的春天。已经长出梧桐欲长柳,却未能遮住远处的山愁眉紧锁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全诗以“难”字为线索,将“人”、“春”、“柳”、“山”四个意象贯穿起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首句“林泉阒绝画中人”,描绘了画中的景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山林之中
黄节《答瘿公书意》:秋荷听雨的禅思 在秋风渐起的季节,黄节写下了《答瘿公书意》这首诗,以“传疑将信日相寻”开篇,寓意着书信中的种种疑问和思考如同秋日的细雨,绵绵不绝。诗中的“枯荷四叠吟”,描绘了池塘边残荷的景象,暗喻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广陵从事更伤心”,则表达了黄节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内心无尽的伤感。 黄节的这首诗充满了哲学意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注释:五月二日雨中感怀 竹裹红丝角黍香,旧风闾里说端阳。 北来十载萧条过,岂意今年更乱亡。 译文: 端午节的气息在竹筒中弥漫,那是粽子的香气,那是一种传统的风俗。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年,经历了许多挫折,现在感到有些萧条。 没想到今年会如此混乱,甚至可能会有更多的灾难
【注释】 岁朝:新年。水仙:指水仙花,一种花卉。岁朝图:即画的岁朝图,指画有水仙花的画。曲巷驱:曲巷小路上,指偏僻的地方。人情:人情世故。感叹:感慨。屠苏:酒名,用屠苏草泡的酒。放翁:陆游的号。原:本来。在:存在。 【赏析】 《岁朝》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画中的水仙初作岁朝图,不见车尘曲巷驱;后两句为抒情,因见水仙而感叹人情世故之可叹,并表明自己与屠苏无关
诗句原文 寥落重阳得子书,可怜生事似秋蔬。 十年自秽王高士,一较东方已不如。 译文解释 在这深秋重阳的日子里,我收到你的来信,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然而,你的生活琐事与秋天的蔬菜相比,显得如此平凡无奇。十年过去了,我一直保持着高洁的品质,不愿沾染世俗的尘埃。如今,面对东方的成就,我不禁感叹:曾经的高洁已不再如往昔般卓越。 关键词解释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 子书
【注释】 录:抄写,记录;旧作:以前写的诗。此日:今日,近日;书成:写成文字;更:更加;存:保存,指保留。侵寻:侵扰、扰乱。吾意尽:我的思绪已经没有了。了尘根:断了尘念,即悟道。 【赏析】 《录旧作寄树人复题一绝》的原文是:“旧诗新感欲何言,此日书成更问存。世事侵寻吾意尽,笑闻和尚了尘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诗作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旧诗新感欲何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句的意思和文中的艺术特色具体的分析作答。 “破晴一雨动游人,过鸟投林草没津。坐念巾车园外路,隔城归意不逡巡。”这四句诗中,诗人首先描写了雨后的景象,雨过天晴之后,园中的景色变得分外迷人。在雨停的片刻,飞鸟纷纷投入树丛中躲藏,小草也随着水珠而消失无踪。然后诗人又写了自己在园外的路途上
注释:荒山穷海想要留住什么,能让依依不舍的我阻碍了离去的舟。虽然重逢已到了春天的暮色,但伤心的鮀江水却不会向西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家乡时写的。诗人通过写鮀江水,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荒山穷海”指的是故乡的山川河流,而“欲何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无尽的留恋。诗人用“能令依依阻去舟”描绘了故乡山水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