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阒绝画中人,难遣燕南二月春。
已尽梧桐欲稊柳,未能遮断远山颦。

注释:题写在越园画上的诗句。林泉幽静,画中人仿佛也远离了我,难以遣散燕南二月的春天。已经长出梧桐欲长柳,却未能遮住远处的山愁眉紧锁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全诗以“难”字为线索,将“人”、“春”、“柳”、“山”四个意象贯穿起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首句“林泉阒绝画中人”,描绘了画中的景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山林之中。这里的“阒绝”一词,形容的是环境的清幽和人的孤独,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次句“难遣燕南二月春”,则是进一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这里的“燕南”指的是南方,而“二月”则是指春天的时节。诗人在这里用“难遣”来形容自己难以驱散对春天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已尽梧桐欲稊柳”,“未能遮断远山颦”。这句诗描绘了画中的景物,以及它们所引发的情感。“已尽”表示时间的推移,梧桐已经长出了叶子,而柳树也在茁壮成长。“欲稊柳”则形容了柳树的生长状态,似乎已经长出了新的嫩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而,尽管景物如此美好,诗人却无法将其与自身联系起来,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寂寞。“未能遮断远山颦”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远山因为诗人的情感而皱起眉头,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心事。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即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