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民族尚团山水寨,国家难别宋元朝。
秋风苜蓿肥騕袅,左衽胡雏卧倚箫。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1.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将粮食转移给其他地方,以供应其他地区的战争需要。
  • “非种当锄愧树苗”:表示那些被认为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也应该被耕作,以免浪费。这里的“愧”表达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1. 民族尚团山水寨,国家难别宋元朝。
  • “民族尚团”:指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面对困难。
  • “山水寨”:指的是山区的自然村落,可能是一个比喻,表达民族或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点。
  • “宋元朝”:宋朝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这里可能是指这两个历史时期对中国民族的影响。
  1. 秋风苜蓿肥騕袅,左衽胡雏卧倚箫。
  • “秋风苜蓿肥騕袅”:描述了秋季的草原景色,苜蓿(一种草药)因秋风而变得肥大而有韧性。
  • “左衽胡雏”:左边系着衣襟(即左衽),指的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装束方式,这里的“胡雏”可能指的是少数民族的少年或孩子。
  • “卧倚箫”:形容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悠闲地坐着吹箫。

译文

霜降时节高海拔草地依旧翠绿生机勃勃,中原地区人们生活艰辛,许多人无家可归。战时农民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调拨粮食来支援战事,那些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也应该被耕作,以免造成浪费。我们民族仍然团结在一起,面对着困难,就像山川一样坚韧。我们无法忘记过去的历史,特别是宋朝和元朝对我国的影响。秋天来临,草地上的苜蓿因为秋风变得更加丰满,而那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则在悠闲地吹奏着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变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词汇和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和平和稳定生活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