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树色依依冷食天。 几多绣毂锦连钱。 分明少日游仙梦,鱼藻池头水阁前。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馀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 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 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 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 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 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 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 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 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 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 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 嗟予与生交契久
平生爱山看不足,支颐远望西山麓。 今年身似不羁鹤,竟理飞帆挈行襆。 山中佳处推石公,俯视群峰皆婢仆。 怪奇自是惊心魂,秀丽真能扑眉目。 橘林璀灿步障锦,云峦宛转屏风绿。 天风不起镜流平,展尽生绡三百幅。 老僧知我非生人,炒栗煮茶频见肃。 枇杷花开雪满路,点缀衣巾犹馥馥。 危桥夭矫曲洞幽,别束行縢恣探逐。 洞里仙人不我瞋,遍启窗棂驱蝙蝠。 数堆石髓堪采吃,味美胜餐玄圃玉。 从今解笑嵇叔夜
娄水之所经,嵯峨玉山塔。 羡此一隅地,人杰踵相蹑。 公家伯仲叔,埙篪互酬答。 翻然排天门,声望后先接。 中朝共推仰,号为冠盖甲。 长公最雄迈,户外朋簪盍。 慰问倾篚筐,宴笑倒樽榼。 频躧长者履,且置诸生榻。 辟若大瀛海,众流鲜不纳。 胸期极潇洒,经术况淹洽。 观其所著书,无语肯落夹。 壮采陈绘组,宏音振镗鞳。 当今右文时,诏修经国业。 已开兰台局,匪但给笔札。 前史颇浩瀚,殊论苦未协。
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 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幛塞通衢。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 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 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有床头毡。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 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
我不如王仪曹,爱驱烟墨追风骚;我不如梁侍御,遍参耆宿啖蔬茹。 诏恩休沐一事无,相携不待折简呼。金鱼池上莺啼蚤,共握蒲葵藉芳草。 慈仁寺中花更稠,酒酣覆尽白玉舟。自惭不作一钱直,惟有谈谐略相及。 联镳接茵能几时,归来又荷田间笠。伯劳燕子西复东,青春堂堂如转蓬。 中原二子无消息,独立斜阳数去鸿
横塘渡口北风起,横山蒙蒙水云里。 老夫鼓柁西南游,急雨随风打船尾。 舂锄插喙栖沙汀,蜻蛉接翅飞从横。 风头泼墨雨脚白,阿香隐隐将车行。 柁楼浊浪大如许,停船暂缆前村树。 独有渔师不畏风,张帆曳网湖中去
挂帆斗野亭,落帆淮南村。 感君远相顾,舣棹枯槎根。 是时涨初减,绿波半篙浑。 凉吹满絺衣,入水生縠纹。 携君坐船头,喜有浊酒温。 景物况尔佳,烟柳摇初暾。 试鲙水精鳞,堆雪随风翻。 君虽不解饮,为我尽此樽。 我侪本不羁,所志非高轩。 微官偶为累,坐困簿领烦。 幸然脱尘鞅,如鸟辞笼樊。 千里得良晤,一笑眉宇掀。 借问平生交,零落今谁存。 东西与南北,逝川日沄沄。 俯视诸儿曹,琐细何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