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第一首: 家依水石绕烟萝,愿得终年守涧阿。 取友久嫌知己罕,拊书深觉会心多。 江河滚滚殊难挽,岁月堂堂每易过。 户外繁华堪羡否,且收方药养微疴。 注释: - 家依水石绕烟萝:指我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和烟雾缭绕的山石。 - 终年守涧阿:意思是我愿意终年守护在溪流边的小山丘上,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取友久嫌知己罕:形容我长久以来感到孤独,很少能够找到理解我的朋友。 -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可能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赠西山李翁柱元 曾陪杖屦两经旬,知好楼居断俗尘。 邀取石公为老伴,勾连洞府作比邻。 饤盘多摘黄金实,入馔惟烹澹墨鳞。 丹臼药炉俱好在,的应已证地仙身。 注释:这首诗是赠给西山李翁柱元的,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作者曾陪同他走过两趟,知道他喜欢住在高楼里,远离世俗的纷扰。邀请他将石公作为老伙伴,将洞府作为邻居。在宴会上
诗句释义与译文: 浅筑围墙短插笆,山南水北钝翁家。竹高己茁纤纤笋,菊晚犹留艳艳花。 注释: - 围墙:指用砖石等材料建造的围墙。 - 山南水北:泛指地理位置。 - 钝翁家:此处形容翁家的住所简朴、古朴。 - 纤纤笋:指竹子嫩芽细长的样子。 - 艳艳花:形容菊花盛开时色彩鲜艳夺目。 译文: 清泉潺潺绕宅流,翁家坐落在山南水北边。高大的竹子已经冒出嫩嫩的竹笋,秋天菊花依然开得艳丽如霞。 赏析:
子夜变歌 寄信郎不至,郎情底太偏。秋风摆荷叶,能得几时莲。 秋风轻拂,荷叶轻摆,寄信之人迟迟未到。我心中的郎君,为何如此偏爱他处?秋风中,那摇曳的荷叶,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等待。然而,我深知,这短暂的相遇,又能维系多久? 岁月匆匆,如同流水般逝去,转眼间已是秋末。曾经盛开的莲花,如今也即将凋零。我站在池塘边,凝视着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无数时光的花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惆怅。我知道
【注释】 末:最后,末尾。 逢寒:遇寒。 小觉苏:略感舒服些。 林端:树林的尽头。 木落山容瘦:树叶凋落,山貌显得消瘦。 天半云归塔影孤:天空中云彩飘散,远处高塔的倒影显得很是孤单。 对语:相谈。 小鸠:燕子。 穿密翳:穿过密集的云翳。 宾雁:大雁。 媻姗勃窣(lǒu sǎn bó suì):形容走路的姿态。 君休笑:不要笑话我。 拟:打算。 黄花:菊花,此处指菊花酒。 过酒垆(lú)
行药 毳衲深温竹杖坚,钝翁行药屋西偏。 受霜枫叶非前日,遇涨溪痕过去年。 寂寂僧房寒霭里,亭亭佛塔夕阳边。 邻翁相见问无恙,似羡风流近谪仙。 注释: 行药:行走于山林之中采集草药。 毳衲:用粗麻制成的衣料。 温竹:指质地温暖的竹子。 钝翁:形容人迟钝、不灵活,这里指走路缓慢的老者。 西偏:西边的位置。 前日:过去的那一天。 涨溪:河水上涨形成的溪流。 寒霭:指早晨薄雾中的微光。 亭亭:直立的样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秋日杂赋三首》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衰容羸骨况经秋,叹息年华不少留。 拒客故应捐麈尾,挟书犹可辨蝇头。 萎黄败叶填荒径,浅碧疏花蔓小邱。 桃竹杖坚驼褐暖,不妨行药下层楼。 注释: - 秋日杂赋三首 其一:这是第三首诗,第一句“衰容羸骨况经秋”描述了自己衰老、瘦弱的身体状况,又值秋天;第二句“叹息年华不少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 衰容羸骨
注释: 1. 卫衰翁:指衰老的人。卫,通“挽”,意为挽,拉。 2. 短杖全胜五尺童:用短杖比作五尺高的孩童,意思是说杖虽然短,却胜过了五尺高的孩童。 3. 鹊语乍喧征霁色:鹊鸟的叫声忽然变得喧闹起来,预示着天气将要放晴。 4. 柳条微动觉和风:柳树的枝条微微颤动,我感觉到和风已经来临。 5. 沄沄水自靴纹绉(zuò):水面上波纹涟涟,就像人的靴子上皱折的痕迹一样。沄沄,水声。 6.
【解析】 1.题斋居壁:题写在斋舍墙壁上。2.轣辘(yū luò):车轮滚动声。3.丹房:道士居住修炼的地方,这里指读书的地方或书房。4.芋魁:芋头。5.漆叶青粘:用漆树叶做成的青色的粘虫板或药饼。6.隐几:坐卧处,此处借指读书。7.博簺(zhōu là):指《周易》。8.优劣:好坏、优劣、得失等。9.校量:考核比较。 【答案】 题写于斋舍墙壁上。诗人把“人间”与“先生”对举,表明自己志在高远
诗句如下: 月色涵清露,荷花映白蘋。一双花下鸟,妒杀荡舟人。 注释: -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景,月光下的荷花和白蘋相得益彰。 - “一双”指两只美丽的鸟儿,它们在花下翩翩起舞,仿佛在争夺采莲人的注意。 - “妒杀”意味着鸟儿的美丽和优雅足以让采莲人失去自我,突显出荷花与白蘋之美及其对人的吸引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夜晚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