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容羸骨况经秋,叹息年华不少留。
拒客故应捐麈尾,挟书犹可辨蝇头。
萎黄败叶填荒径,浅碧疏花蔓小邱。
桃竹杖坚驼褐暖,不妨行药下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秋日杂赋三首》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衰容羸骨况经秋,叹息年华不少留。
拒客故应捐麈尾,挟书犹可辨蝇头。
萎黄败叶填荒径,浅碧疏花蔓小邱。
桃竹杖坚驼褐暖,不妨行药下层楼。
注释:
- 秋日杂赋三首 其一:这是第三首诗,第一句“衰容羸骨况经秋”描述了自己衰老、瘦弱的身体状况,又值秋天;第二句“叹息年华不少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 衰容羸骨:指人的衰老貌,羸骨指的是瘦弱的身体。
- 况经秋:况且又到了秋天。
- 叹息:表示遗憾或感叹。
- 年华不少留:年华不等人啊,很多时间已经过去了。
- 拒客:拒绝客人来访。
- 捐麈尾:扔掉麈尾,麈尾是古代的一种拂尘。
- 挟书:手拿书籍。
- 蝇头:指细小的文字,如蝇头小楷。
- 萎黄败叶:枯萎黄色的树叶。
- 填荒径:覆盖荒芜的路旁。
- 浅碧:浅浅的绿色。
- 疏花:稀疏的花朵。
- 萎黄败叶:枯萎黄色的树叶。
- 蔓小丘:延伸至小丘上。
- 桃竹杖:用桃木和竹子制成的手杖。
- 驼褐暖:用骆驼皮制成的暖和衣物。
- 不妨行药:可以行走,不受拘束。
- 下层楼:走下楼去,这里可能是指游山玩水。
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在秋天时的感慨和无奈。首句写自己年老体衰,而秋天已至。次句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接下来两句则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他仍然坚持读书写字,不因年老而放弃。末两句则描绘了他的行动状态,即使在秋天,他也能自由地行走,不受束缚。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