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游炼虚村中女真院三首 其一 泠泠飞瀑绕琼阶,丹顶仙禽啄碧苔。 无数桃花齐着子,三千年赚岁星来。 注释:泠泠飞瀑在台阶旁流淌,丹顶的仙禽正在啄食碧绿的苔藓。无数桃花争相开放,仿佛在争抢着吸引春天的到来。经过三千年的积累和积累,终于让岁星降临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生命活力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飞瀑、丹顶的仙禽以及盛开的桃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
【注释】:曾涴蓬莱侍从班,十年姓氏堕尘寰。 别授山人号,管岭尧峰一抺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谦自嘲之作。诗的上半首说自己曾经担任过侍从官,但十年后却因失势而沦落到民间,成为一介山人。下半首则说现在自己虽然恢复了官职,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和气度。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仕途经历的感慨和反思
杂诗四首 其二 的诗句为“田间蝗涝最纷纷,独幸安间守白云。”。这句诗通过描绘田间蝗灾和水涝灾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下面是对该诗句的具体分析: 1. 诗句原文: 田间蝗涝最纷纷,独幸安间守白云。 糠覈菜根皆帝力,老夫一饭敢忘君。 2. 诗句译文: 田野中遭受蝗灾和水灾最为严重,唯独幸运地在安全的地方守护着白云。 糠、核、菜根都是帝力所赐予
【注释】: 杂诗四首 其四:杂诗,指诗人的一组诗。四首,这里是指其中的第四首。老柳枯蒲覆盖了绿池,在夕阳深处远望很久。此心已经忘却了机巧,只怕沙鸥还没有了解我的心意。 【赏析】: “杂诗四首”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抒情。 “老柳枯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常写的内容。“盖以物象寄兴也”(《文镜秘府论》)。“老柳”,象征着生命的衰老、消逝
【注释】 凄凄飒飒:风雨之声。 松障云屏:形容山高树密,如屏障一般。 病翁:诗人自喻。 斗牛:星宿名。 㨿:一种竹制的农具。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状物,渲染出一幅雨后秋夜的幽雅景色;颔联写诗人对身边景物的淡漠、超然的态度。颈联写诗人在“一秋割㨿睡乡中”的意境里,任凭秋风扫过头顶,不问身边蚂蚁争斗,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漠然和超脱。尾联写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超然,以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注释: 鬓发已经斑白,觉得稀疏短小了,肺病在秋来时稍稍好转了。 如果还不至于妨碍人的快乐,那就把湖蟹堆成一盘配上松鲈鱼吧! 赏析: 本诗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描绘自己的鬓发、肺病以及湖蟹和松鲈鱼这四种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感慨。 首句“鬓毛老去浑嫌短”,描写了自己的年龄增长,鬓毛变白,但并不觉得它短小,而是感到它的衰老,这是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的真实感受。 第二句“肺病秋来稍觉苏”
“褐裘布帽自由身,不羡东华软土尘”,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身着粗布衣物,戴着褐色皮衣的简朴形象,他行走于世间,不羡慕繁华都市中的尘埃俗事。 “褐裘布帽自由身”,褐指粗布,裘为皮衣,此句形容其衣着简陋。自由身,即无拘无束、不受束缚之身。整句诗通过这种朴素的形象,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和简约的生活风格。 “不羡东华软土尘”,东华指的是朝廷或者官场,软土尘指繁华之地的尘土。诗人表达了对于仕途的淡泊之情
诗句原文: 饮罢欣然扪腹行,午烟才断晚岚生。 注释与译文: - 原文注释:在饮酒之后,诗人感到非常开心,他起身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然后开始漫步。这时,午后的烟雾刚刚散去,傍晚的山岚又开始升起。 - 译文:饮酒之后,诗人心情愉悦,起身触摸自己的腹部,随后漫步前行。此时,午后的薄雾逐渐消散,傍晚时分,山间云雾再次升起。 赏析: 此诗描述了一位诗人在饮酒后的闲适生活场景
第一首 门前山色迥苍苍, 松鬣成阴踯躅芳。 欲索解人那可得, 自支桃竹立斜阳。 注释:门前是说庭院,山远天高,视野开阔,故称“山色迥苍苍”。松叶茂密,遮阴如云,故有“松鬣成阴”,形容树木郁郁葱葱。踯躅(zhí zhú)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绿或秋季变红色花穗,可作观赏花卉用。解人即理解的人,这里指能领悟诗中意旨的读者。自支桃竹,意为自己栽种的桃子和竹子。斜阳,夕阳西下。赏析
【注释】 闲行四首 其四: 寥落荒溪接故台,藤舆竹杖日裴回。 市无盐酪村无酒,不爱看山不到来。 译文: 荒凉偏僻的溪流连接着故台,乘坐藤舆拄着竹杖在溪边徘徊。 市场上没有盐酪村上没有美酒,我不愿欣赏山水而不愿前来。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归隐时所作。前两句写归隐后的心境和行动。首句点明地点,交代了归隐后所居的荒僻之地;次句点出“闲行”的内容。三、四两句承上而来,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