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诗句释义:山中的云朵像皱的波浪,又像是淡淡的烟,一片连绵不断的远山在视野的边缘。 译文: 山中的云朵如波光粼粼的水面,又似轻烟缭绕,一片片山峰若隐若现,仿佛是远方的朋友,静静地守望着大地。 赏析: 这首诗以“咏山中云”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深邃的哲思。诗中通过对云的形态、色彩和动态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自然世界
注释: - 诗句释义:我作为学生的时候,曾经和方宜黄君相识,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昨天忽然收到了你的两首绝句,赞美和鼓励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我谨此奉上我的酬唱。 - 译文: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曾经和方宜黄君相识,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昨天忽然收到了你的两首绝句,赞美和鼓励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我谨此奉上我的酬唱。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他回忆了过去的学生生活
注释:我作为学生的时候,曾经和方宜黄君相识。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昨天忽然收到两首绝句,赞扬和鼓励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谨和原韵寄上一首。 不敢与巢父、许由相提并论,偶然乞得未衰之身。 瓜畴、谷垄随时了结,保社中间一细民。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政治的消极态度。他不愿意追求名利,而是选择了一种宁静的生活,过着田园生活,关心着农民的生活
以下是对杜甫《戏遣二首 其一》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析:“间居何以养衰疲,麦作餦餭菜作糜。” - 词义解析:“间居”指的是杜甫在长安期间因战乱而居住于城中简陋之地,生活条件艰苦。“何以养衰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生活保障的无奈。“麦作餦餭”,即用麦子制成了美味的餦餭(一种面食),反映了杜甫即使在艰难的条件下,也尽力维持基本的饮食需求。 2. 翻译与注释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方岳的《登南城县大上清宫》一诗,其中“稻熟”指的是秋天收获庄稼的季节。全诗如下: 恰直西风稻熟天,肥鸡新熝巨螯鲜。 长官又罢销圩册,最好吴人快活年。 【注释】 1. 恰直西风:正好是秋天的西风。 2. 稻熟天:指秋天稻谷成熟的季节。 3. 肥鸡:形容鸡长得肥壮。 4. 新熝(zǎn):用火烤鸡。 5. 大螯(áo)鲜:大螃蟹新鲜。 6. 长官:县官。 7. 销圩:征收税赋
【注释】 ①龙公:传说中能行云布雨的神仙。上下驰:指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游。②怪渠犹日作霖迟:怪他天天下雨,但雨总是下得很迟。③糊涂:模糊不清的样子。④岫:山间的洞穴(山洞)。出岫:指山中的云从洞中出来。⑤赏析:这首诗以咏物为主,借咏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云雾比作仙人,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同时,诗人通过对云雾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注释】: 1. 乏酒:无酒。 2. 袅袅竹君:形容竹子细长,摇曳多姿。 3. 穿短径:穿过小道。 4. 亭亭石丈:形容石头高耸入云。 5. 俯苍苔:俯视绿色的苔藓。 6. 深山交旧俱无恙:在深山中结交的朋友都很健康。 7. 惟欠尊前曲秀才:我只有一首好酒的诗没有写。 8.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通过描绘竹子、石头、苔藓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注释】 看梅杂诗四首:这是诗人晚年的一首咏梅诗,以梅拟人,借梅自况。杂诗,即组诗,此为其中第三首。 㛴(fēi)病翁:《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不耐之疾,前二岁始发病。”又言其“年六十二,且死”,则“病翁”乃指李广。 排日醉春风:形容饮酒如春风吹拂般畅快。 异时莫葬陶家侧:陶渊明曾作《归田园居》诗三首,其一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释: 诏书蠲旧负,又闻奏札缓新征。家家击鼓赛蚕麦,不识长官何姓名。 已见诏书蠲旧负,又闻奏札缓新征。这是说,朝廷已经颁布诏书免除了百姓的旧债,又听说奏章上报要缓征新税。家家击鼓赛蚕麦,不识长官何姓名。意思是说,每家每户都击鼓比赛种桑养蚕,却不认识谁是当地的长官。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流寓梓州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农民因战乱而负担重、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全诗共八句
【注释】 苫茅:用茅草搭盖的屋。 架竹:用竹子搭盖的屋。 三尺低檐:指屋檐很低,只有三尺宽。一尺栏:指屋檐下有一寸宽的距离。 垫巾(zhǎn jīn):一种用布制成的垫子。 云冠:道士戴的帽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 前两句写屋。诗人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屋。“苫茅架竹”是说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屋子。屋檐低矮,仅有三尺高,屋檐下还有一寸的距离。屋檐上铺着垫巾,上面还放着一顶云冠。 后两句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