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注释】 来:指诗人自己,来耳仍云杳莫寻:来耳仍然像云一样高远不可追寻;杳莫寻,即渺茫无踪。 人间岁月易骎骎:人间岁月,即人世间的时光容易流逝;骎骎,疾速的样子。 眼看清浅蓬莱水,不觉回头已陆沉:眼前只见清澈的浅浅的蓬莱河水,不知不觉已经感到自己要沉沉地坠入海底了。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哲理诗。全诗以游仙的幻想为背景,写诗人对生命有限和宇宙无限的感慨。首句“来耳仍云杳莫寻”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二十六 松露泠泠桂魄明,酒酣屡自度新声。 人间丝竹不中和,乞借双成白玉笙。 注释译文: 松露清冷如水,月光洒在桂花树上,显得格外明亮。我喝酒喝得畅快淋漓,常常自己创作新的曲调。然而,人间的音乐乐器并不和谐,无法表达出我心中的那份纯净与美好。于是,我向仙女双成请求,希望能够借用她手中的白玉笙,以此来抒发我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饮酒作乐、追求高远境界的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二十七”,这是一首描写深山中仙人的诗作,全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自入深山不记年”,诗人在深山隐居多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几年时间,但自己却浑然不觉,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又表现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花开花落报春天”,这里的春是指春天的气息。诗人说,每当花开的时候,他就知道春天来了
【注释】 寿藤:寿山石。珍木:珍贵的树木。影纷纷:指树的影子斑驳陆离。谷鸟:指山中之鸟,也泛指山中。不记群:不知是春天还是冬天。绯桃三万树:指桃花开得繁盛。外人遥认:指远处的人远远看去以为是红云。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绚丽的山中春景图,诗人以寿山石、珍贵树木和鲜艳的桃花为素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山中的景色描绘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成功的山水小品诗。
竹径松篱一两层,爱除岁叶剪荒藤。 门庭须是常修洁,要候佗年带宅升。 注释:竹径和松篱共有两层,喜欢除掉旧的落叶,修剪那些荒废的蔓藤。门前庭院应该经常打扫清洁,等待以后它带来家宅的兴旺。 赏析: “竹径松篱一两层,爱除岁叶剪荒藤。”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竹林小道旁,松树篱笆只有一层,我喜欢把旧年的叶子剪去,让野藤不再蔓延。这里诗人用竹子和松树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
在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山中游仙诗》中,"碧桃丹草绕汀洲,况有琼浆注玉瓯。似此洞天留不住,笑伊刘阮未风流。" 这两句诗不仅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更在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将围绕诗句展开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翻译: - 碧桃丹草环绕着小洲, - 更有美酒盛满玉杯。 - 这般神仙般的洞府难以长久留住, - 嘲笑那刘阮二人仍未懂得风流。 2. 关键词注释: -
惯学冥心惯隐形,“惯”字表明了作者对修行的熟悉和习惯。 洞门寂寂不烦扃。“寂寂”强调了环境的静谧,而“不烦扃”则表达了无需关闭门户的自在状态。 谁供汲水看丹灶,“谁供”可能指的是谁来负责或提供所需的事物; 半是飞符役六丁。“半是”意味着不是全部的情况,而“飞符”和“六丁”则是道教中常用的术语,代表神通广大的力量。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注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意境与主题
【注释】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三十:即《山中留客》。精思:精心思考。 稍悟:渐渐理解。 光天者,谓光明之天也。宿因:宿缘、宿业。 群真:指神仙们。容受易:容易容受。 长作:长久地做。 【赏析】 “精思床上坐闲身”:在床铺上专心地思索。 “稍悟光天似宿因”:慢慢理解了天地的光明是前世的因果所致。 “但使群真容受易”:只要神仙们能容易地容受我。 “不妨长作守门人”:我不妨长久地当个守护门户的人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其三十四是一首充满仙风道骨的诗作。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来往名山疾若飞:形容诗人频繁地穿梭于名山之中,速度如同飞翔。 - 褒中携得彩霞归:在褒中(一个地名或象征)得到了五彩斑斓的彩霞。 - 相烦玉女亲裁剪:请仙女帮忙裁剪,可能指让仙女为自己制作衣裳。 - 要制朝元五色衣:要求制作朝元(一种仪式)时的五色(红、黄、青、白、黑)衣服。 2. 译文与注释:
诗句注释与赏析: - “鬓能返黑颊重红”:描述诗人头发恢复黑色,脸颊呈现健康的红色。这里的“鬓能返黑”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使白发变黑,而“颊重红”则形容脸色健康红润。 - “游戏尘凡迥不同”:表示诗人在尘世中游玩,与众不同。这里的“游戏”可能意味着诗人以轻松的态度对待生活,不受世俗束缚。 - “除厕种蔬虽贱役”:虽然种菜和打扫厕所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诗人却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