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三十七 门前累月绝行踪,坐守丹垆不启封。 竹杖一枝斜倚壁,无人知是葛陂龙。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释: 1. 门前累月:形容诗人长时间未出门,门前的庭院显得冷清。 2. 绝行踪:表示长期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形容隐居生活。 3. 坐守丹炉:形容专心致志地坐着炼制丹药。 4. 不启封:指丹药没有开封,保持原状,等待时机使用。 5. 竹杖一枝:描述使用一根竹杖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山中行乐图。“飘然醉下市楼”写游仙在酒后乘兴而归的情景。第二句写诗人在楼头饮酒,醉态可掬。第三、四句写观者对这幅画面的反应。 【答案】 译文:我喝醉了从楼上跌下来,路过的行人都传看墙上的诗。奇怪,上面写的诗字迹模糊不清,是墨迹还是涂上榴皮的呢? 注释:“飘然”形容诗人醉酒后神闲气爽的样子。“过客”指过往行人。“传观壁上诗”是说有人看见诗后就把它传给了行人
注释:山中游仙诗四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仙人修炼的过程,表达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 玉芝石髓:指的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据说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丹砂:是一种矿物质,古人认为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松脂:松树分泌的一种油脂,古人认为它具有神奇的功效。 他日:指将来有一天,也就是未来。 身毛俱绀绿:意思是仙人的头发和毛发都将变得绿色。 飞行惊杀采樵人:意思是仙人飞到天空中
后游仙八首其一 瀛洲风起群真愁,水清花红秋意浓 1. 诗一开篇,“西风昨夜起瀛洲”,描绘了一幅风起瀛洲的景象。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象征着神秘与遥不可及。西风的吹拂使得瀛洲更加显得空灵而飘渺,似乎有神仙在此聚会,引发了众人的深深愁绪。 2. “赢得群真个个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群神仙因西风而起的愁绪的同情与理解。这里的“群真”指的是瀛洲上的仙人,他们的忧愁并非无缘无故
年年山下守茅茨,争讶升腾乃尔迟。 合取药成犹未吃,直缘身恋太平时。 注释与赏析: 1. 年年山下守茅茨:意味着诗人每年都会坚守在山脚下,保护着茅屋和土地。 2. 争讶升腾乃尔迟:这里的“升腾”指的是人的上升或提升,而“迟”则表明这种提升的速度很慢或出乎意料地迟缓。 3. 合取药成犹未吃:意指虽然已经收集好药材,但因为某些原因(如身体不适)还未食用。 4. 直缘身恋太平时
山中游仙诗四十首 其三十八 寂寂花阴夜色赊,降真香烬月轮斜。 下坛手写朝元曲,不倩人间蔡少霞。 注释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夜晚景象。诗人在幽静的花荫下,看着月光斜洒在降真香的余烬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放下笔墨,开始创作关于朝元的曲子,这不需要借助于人间的蔡少霞。 赏析: 此诗展现了汪琬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他通过生动的描绘
【注释】后游仙八首:即《李太白全集后游仙词》八首。后游仙,指李白在唐玄宗天宝末年(公元746年)供奉翰林时写的一组游仙诗。 紫殿:皇宫。 侍书:侍候皇帝写文书的宫臣。仙子:仙女,这里比喻诗人。瑶墀:玉台阶。 擘窠:用大墨笔书写。巨笔:大笔,指毛笔。从头扫:从头至尾都写。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 赏析:此诗是诗人奉诏而作,内容是写他应制时挥毫泼墨的情景。 第一句“紫殿频催应制诗”
注释: 1、流霞:指美酒。 2、惭愧: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作为陪衬,用以衬托美酒。 3、消梨:一种水果,其果肉味甜,有清香气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山中游仙的豪迈之情,来描写诗人饮酒的快意。前两句写饮酒时盛取流霞与客尝之乐,后两句写半酣时忽然吐出消梨实,清芬之气令人神清气爽。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有一种豪放不羁的气概
【注释】 后游仙八首其三:即《后游仙诗》之三。后游仙,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所编的《杂纂》中的《游仙十八首》,其中第八首为《游仙》。此篇是李商隐借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月夜对饮的故事,抒发自己被排挤、冷落的处境。 瑶池: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居。 璈(áo):乐器名,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管乐:指笙。太纵横:太杂乱无章了。 狂:放纵。 松阴下:指茂密的松树林下。 泛声:泛指音乐。 赏析:
```markdown 诗句释义 1. 药垆:指用于炼丹的炉子,通常用火来烧制药物。 2. 坎离: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代表,这里可能指火候的控制和运用。 3. 山鬼:山林中的精灵,这里指自然界的力量。 4. 役使:指驱使或使用。 5. 神丹:一种高级的丹药,常被用来修炼身体,追求长生不老。 6. 惟忧:只担心或忧虑。 7. 火候难:炼丹时火候掌控的困难。 8. 岁事:一年的农事活动。 9. 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