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
勺庭示诸生(注释:在勺形庭院中向学生展示) 譬如厌膏粱,忽思御藜藿(注释:就像厌倦了肥美的膏粱,忽然想到要吃野生的藜藿。膏粱,指肥美的食物;藜藿,指野生的植物。) 车马何喧阗,缓步生寥廓(注释:车马多么喧嚣热闹,我缓缓地走着却感到心胸开朗空旷。喧阗,指车马的喧闹;寥廓,指空旷开阔。) 当暑进狐白,人乃弃不著(注释:在炎热的时候,人们纷纷去购买白色的狐皮衣,我却穿着它觉得舒适自在。狐白
淮阴寄门人赖韦兼酬诸生 明末清初魏禧创作七言律诗 闻说淮东形势地,三城万瓦夹江滨。 小山赋后谁招隐?漂母祠前早闭门。 日月苦消行路客,篮舆长忆执经人。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 注释: - 淮北(今江苏省淮安市) - 三城:指淮安的三个城门——迎春门、永宁门和安远门。 - 小山赋后谁招隐:意指在小山赋之后,有谁能招我隐居?小山赋可能是指魏禧的一首诗或文,表达了隐居的愿望。 -
登日峰 不见扶桑国,登临只此峰。 因之分画夜,直欲破鸿蒙。 树影群山外,烟浮万井中。 天风自吹息,未许白云封。 译文: 登上日峰 看不到日本国,只有这座山峰可攀登。 因此我划分出夜晚的景色,想要突破那混沌的天地。 在群山之外可以看到树木的影子,万井之中飘动着烟雾。 自然的力量从天风中吹过,不允许云雾封锁天空。 赏析: 《登日峰》是一首描绘诗人登临日峰所感的诗歌
【诗句释义】 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 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 寒光看不尽,日夕秋山知。 【译文】 我走在通往西边的桥梁上,向东望去是连绵的山峦,它们被翠绿的山峰围绕。 是谁把我的心中所思写在了纸上? 松树之下我听到了声音,我站在溪流旁独自站立。 看着眼前的寒冷景色,我知道黄昏时分的秋日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罗子为给好友所作的画作《寒溪落木图》而写的一篇赋
诗句如下: 琴台如髻绕烟鬟,学得新声手自弹。 译文: 琴台宛如少女的发髻,环绕着如烟的鬓发,学习弹奏新曲,亲手弹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琴台的美丽和诗人学习弹奏的情景。诗中的“琴台如髻绕烟鬟”,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琴台的美丽,如同一个少女的发髻,被如烟的鬓发环绕,给人一种清新、柔美的感觉。“学得新声手自弹”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亲手弹奏,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天下少知己,寒山多苦音。 - 注释: 世界虽小,知音难觅;而身处寒冷山区,生活充满艰辛和不易。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以及生活的艰难。在广阔的世界中,找到理解自己的人不易;而在艰苦的环境中,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 2. 欲将千古事,赠子十年心。 - 注释: 我希望能通过这些经历,传达给你千年的故事,用我对你的深厚情感和期待。 - 赏析: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秋晚寻医过赣江,使君迟我读书堂。 风吹北院清歌隔,雨洒东窗夜话长。 兰簿交新浑似故,橘盘坐久不闻香。 最怜出语关民瘼,手把醇醪未忍尝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