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淮东形势地,三城万瓦夹江滨。
小山赋后谁招隐,漂母祠前早闭门。
日月苦消行路客,篮舆长忆执经人。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

淮阴寄门人赖韦兼酬诸生

明末清初魏禧创作七言律诗

闻说淮东形势地,三城万瓦夹江滨。
小山赋后谁招隐?漂母祠前早闭门。
日月苦消行路客,篮舆长忆执经人。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

注释:

  • 淮北(今江苏省淮安市)
  • 三城:指淮安的三个城门——迎春门、永宁门和安远门。
  • 小山赋后谁招隐:意指在小山赋之后,有谁能招我隐居?小山赋可能是指魏禧的一首诗或文,表达了隐居的愿望。
  • 漂母祠前早闭门:指在漂母祠(纪念汉代贫妇卓娅的庙宇)之前早早地关上了门。
  • 日月苦消行路客:形容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辛苦,像是在行走的旅者。
  • 篮舆长忆执经人:怀念曾经教导自己学业的人。
  •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描述了在深秋季节,落叶满径的情景,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薛荔村扫落叶,享受宁静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魏禧的作品。通过描绘淮安的风景和人文景观,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教育经历的怀念。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情感又不失雅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同时,通过对话形式,也增强了诗歌的互动性和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