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这首诗出自《大铁椎传》,作者是魏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大铁椎传”:这是题目,指的是关于“大铁椎”这个人的故事和经历。

  2. “魏禧论曰”:这是引言,表明接下来将引用魏禧的观点来讨论。

  3. “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这里提到了张良(字子房)得到了一位力士,在博浪沙中用大铁椎击杀了秦始皇的故事。这个典故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历史事件,讲述了张良如何利用力士的力量刺杀了秦始皇。

  4.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这里提出了疑问,是否真的有一个叫“大铁椎”的人存在。作者认为,像张良这样的“天生异人”,必然会有其用处。这里的“大铁椎”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似乎是一种传说或虚构的人物。

  5.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这里提到了陈同甫的《中兴遗传》。陈同甫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中兴遗传》记录了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作者提到他读到这部作品,从中了解到了许多豪俊、侠烈、魁奇之士的故事。

  6. “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中那些具有才华但未能得到应有认可的人的思考。他认为这些人虽然有才华,但却未能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名声和地位。

  7. “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示作者对是否人才应该被使用的问题产生了疑问。作者认为,人才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为了被人使用,而有可能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或使命。

  8. “抑用之自有时欤?”:这里同样是一个反问句,表示作者对于是否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使用人才的问题产生了疑问。作者认为,有时候人才的使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等待恰当的时机和条件。

  9. “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这里提到了主人公魏子灿在壬寅年遇到了一个叫大铁椎的人。这里可能是个误写,应该是“子灿遇大铁椎于壬寅岁”。

  10. “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这里描述了主人公魏子灿看到大铁椎时的年龄和他实际的年龄之间的差异。魏子灿当时看到了一个外表看起来三十多岁的人,但实际上大铁椎只有四十岁。

  11. “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这里提到了另一个场景,魏子灿曾经见到过大铁椎写的市物帖子,而且写得非常工整和漂亮。这表明大铁椎不仅有着高超的武艺,还擅长书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魏子灿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人才与命运之间的关系。魏子灿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使命,不应该被埋没或滥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未被社会认可的豪俊、侠烈、魁奇之士的同情和惋惜。这首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