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衡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竹笕》。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断竹复续竹,通水妙用笕。 注释:将断裂的竹子再次连接起来,这是为了让水能够顺利流动的一种巧妙的方法。 2. 我行入山中,清泉正迤衍。 注释:我行走在山林之中,发现清澈的泉水正在曲折流淌。 3. 绝似汞泻地,好在肉贯弗。 注释:这就像汞泻地一样,但好处在于水流可以自由穿越。 4. 奚翅符半剖,横陈界翠巘。 注释
诗句解析 1 纵步蹴鸟脊,惊回幽篁鸣。 - 纵步:大步前行。蹴鸟脊:踏着鸟的脊背。惊回:惊动。幽篁鸣:幽深竹林中传来的声音。 2. 却顾所历径,一步一峥嵘。 - 却顾:回头看。所历径:曾经走过的路径。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曲折险要。 3. 阴崖白日晃,倒射两睫青。 - 阴崖:隐蔽的山崖。白日晃:在暗处阳光照耀。倒射两睫青:光线反射到眼睛上,感觉像是两道青色的睫毛。 4. 乐此深山中,泉水长泠泠。
秋过济南与舍弟子校同游大明湖,越五日而别。 秋意已过,我到济南,和我的弟子一同游览大明湖。过了五天就要离开。 秋柳题痕二百年,只今湖水碧于烟。 那曾经有诗人题诗的柳树已经存在了两百年了。如今大明湖的水色却比烟雾还要清澈。 诗人一代斜阳外,间煞亭西弄笛船。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坐在湖边的亭子里吹奏笛子,他的歌声好像能穿透湖面的波纹,让湖中的鱼儿都游出水面倾听。 注释: 1. 秋过济南
【赏析】 此诗描写了山中洞窟的景色,并抒发了游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首联“一洞豁然敞,一洞窈然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两个洞窟,一个是开阔的,一个是幽深曲折的。这两个洞窟就像一幅幅山水画,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山中的美丽景色。 颔联“愁猿不敢啸,倒挂白蝙蝠”,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山洞中的景象。这里的“愁猿”和“倒挂白蝙蝠”都是诗人的想象,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
【注释】 栖:栖息。 鸣禽:鸟类因声音而闻名,这里指山鸟。 自为小村落:自己成为小村落。 土室蜗曲盘:用土坯建成的简陋小屋盘绕成蜗形。 香龛燕分护:香炉中燃着的香烟,被燕子分担了。 招提澹容与:招提寺僧人闲淡从容。 僧雏不解事:僧人小孩不懂事情,开窗让云雾飘去。 【赏析】 此为游历名山胜水时即景所赋之诗。全诗以“入云”二字开篇,点明诗人登高远望的心情和景象。首联写江水无法流到崖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淳安、歙两县游览山水时所作,描写了两县的自然景观。第一句点明游览的地点是“淳安”,第二句写“群峭摩天立”写出了崇山峻岭的气势;第三句“青围一水流”写出了水势浩荡的特点;第四句“沙垠潜辟路”写出了河滩曲折的特点;第五句写风急石罅窄通舟,写出了水急浪高的景色;第六句用拟人手法,将“滩”写得生动活泼
注释: 秋过济南与舍弟在校同游大明湖,过了五天才分别。 湖水边树木掩映着层层山峦,真是湖光向晚景色迷人。 回头望见一行南飞的大雁,月亮明亮天空辽阔却让人感觉寒冷。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大明湖畔的所见所感。首句点出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大明湖,交代了背景。“湖边竹木隐层峦”,描绘了湖边的景色,竹木掩映着层层山峦,景色优美。第二句“好是湖光向晚看”,表达了作者对湖光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三
归安学署访端木鹤田 轻舟偶来访,学舍小于舟。 相见忽相笑,一官冷不休。 鸥波亭子地,遗迹擅风流。 买醉看山去,狂歌天地秋。 注释: - 归安学署访端木鹤田:指的是拜访归安学署的端木鹤田先生。 - 轻舟偶来访:轻舟偶然来到这里。 - 学舍小于舟:学舍的规模比轻舟小。 - 相见忽相笑:在见到端木鹤田之后,忽然之间相互嘲笑起来。 - 一官冷不休:形容官职低微,不受重视的感觉。 - 鸥波亭子地
【注释】 1. 归安学署:指归安县的学府或学校,学宫。 2. 访端木鹤田:拜访端木先生,鹤田是端木先生的字。鹤田,即鹤田端木。 3. 蓬蓬生远烟:形容早晨湖水上雾气升腾的样子。 4. 杳霭青林间:形容远处山林间烟雾缭绕的景象。杳霭,意思是模糊而隐约。 5. 道场一峰秀:描述学宫中的一座山峰,景色优美。 6. 翠扑篮舆前:形容山峰上的绿植覆盖在车子前面。 7. 何年与坡老
断竹复续竹,通水妙用笕。 我行入山中,清泉正迤衍。 绝似汞泻地,好在肉贯弗。 奚翅符半剖,横陈界翠巘。 衔尾接奔赴,刳节纵流转。 回合曲斗笋,层折迭导窾。 吞纳既汩汩,疏引但宛宛。 俯注承似仰,近给供自远。 初疑内外蛇,斗罢互息偃。 岂意调水法,尽头各弥满。 智笑辘轳拙,力患桔槔短。 昼夜响不停,天机信非浅。 钩连灌疱湢,恰称高僧懒。 傥然变作酒,便当碧筒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