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
解析: 1. 坐破千潭水月痕,寒灰一寸偶然温。 - 注释: 坐在破碎的池塘中,水面上的月光映照出千潭之影。这寒冷而微弱的光芒在寒灰上偶尔显得温暖。 - 赏析: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境的孤寂与冷清,以及对于某种情感或哲理的微妙感受。通过“坐破千潭”这一夸张手法,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寒灰一寸偶然温”则表达了即使在最微小、最不起眼的事物中,也能找到生命的痕迹和希望。
【注释】 湖口:指江西湖口县。高伯足: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与李白、杜甫、王昌龄、王之涣等交好,曾漫游梁宋,后客居江南,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后人尊为“ 高常侍 ”。三吴:泛指吴地。高生才调冠三吴:意思是说高生有卓越的才华,在吴地的文坛上堪称独秀。人间尚有无:意思是问世间是否还有像自己这样有才能的人存在?今日却过湖口县
【注释】 一瓶一钵,是诗人的行装。诗囊,指诗人随身携带的诗书。十里荷花,指龙潭寺周围的荷花盛开,香气扑鼻。多情寻故旧,即怀念旧友。禅心,即佛教禅宗之心,即佛性、佛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暑月访友人龙潭寺时所见美景和所感之情。第一句“一瓶一钵一诗囊”,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随从不多,只有自己一个人,带着自己的诗书和行装,独自去寻访朋友。第二句“十里荷花两袖香”,写出了作者在荷塘边漫步
【注释】高台寺:寺庙,即今南京栖霞寺的东面。观念庵:古刹名。松:指松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栖霞寺东面高台上观景而作的。首二句写景,点出观景的位置;三四句写景,抒发对观景的感受;末句写观景后的感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注释:当时楚水岳云间,持钵从游鬓未斑。一十二年如电拂,白头相对话岐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故人相见的感慨之作。首联回忆了昔日在山中修行的情景。颔联以时间之短暂作比,感叹人生易老。颈联写自己白发苍苍,与故人相谈甚欢。尾联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此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释义】: 懒洋洋地伸开脚丫,刚刚睡熟,饥饿的老鼠偷偷摸摸地上到佛龛前偷油吃。夜半时分,雨声透过窗户传来,感觉如同身处绿箩庵中。 【译文】: 慵懒的猫儿伸着懒腰刚入梦乡,饿得发慌的老鼠偷偷溜上佛像前的供桌偷吃供品。半夜里,窗外淅沥的雨声穿过窗子,好像从远处传来,让我觉得自己就在这绿箩庵内一样。 【注释】: ① 懒猫伸脚睡初酣——懒洋洋的猫伸着懒腰刚刚睡熟; ②
【注释】 太守得偈坚请不已复此示意:太守得到这首诗后,坚决请求作者再给一首。 那得犹蒙大匠知:哪能还蒙受大师的赏识呢? 只合寒岩煨芋用:只该在寒冷的岩石上烧芋头吃用。 法门梁栋总非宜:佛法的门户和栋梁总是不合适的。 【赏析】 此诗为《寒岩寺六首》之一。诗人以枯木喻人,以寒山喻僧,以芋火喻佛,将佛比作大匠,将僧人比作寒岩,表达了对寒山和尚出家修道的赞赏之情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天童秋林老宿:指天童寺的僧人。 幽思:指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此日阳气旺盛,万物生长,故为重阳。 遥羡吾师行道处:意即羡慕吾师(指僧)行走于山水之间,远离尘嚣之地。 一株红叶好题诗:意即在秋天的山林中,只有红叶才能成为最佳的书写对象,因为红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秋天正是诗人最为向往的季节。 【赏析】
注释: 繁华事散鬓如丝,万里青山独往时。 这句诗描述了一位官员离开京城时的情境。繁华事指朝廷中的事务,但现在已经结束,鬓如丝形容他年纪已大,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应对那些繁琐的政务了。万里青山独往时则表达了他独自前往南方,远离京城的孤独和无奈。 一种风情谁得似,岭南争唱荔支诗。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南方山水的赞美之情。岭南地区风光秀丽,荔枝也特别美味可口,所以他在这里争先恐后地吟咏起荔枝的诗篇来
病中忆徐小谷陈师曾 风火为灾聚苦因,支离销瘦病中身。 五更梵钟残镫里,一息微微念故人。 注释:因为疾病的缘故,生活困苦不堪,身体也消瘦了。在破晓时分的寺庙里,只有一盏摇曳的灯和远处传来的梵钟声相伴,我微弱地想念着故去的朋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自己病中的生活和心情之作。诗人因病痛之苦而生活困顿,身体消瘦,但内心仍怀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