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寒雪晓相过,爱看松枝挂碧萝。
珍重枯禅勤护惜,念庵手植已无多。
【注释】高台寺:寺庙,即今南京栖霞寺的东面。观念庵:古刹名。松:指松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栖霞寺东面高台上观景而作的。首二句写景,点出观景的位置;三四句写景,抒发对观景的感受;末句写观景后的感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高台寒雪晓相过,爱看松枝挂碧萝。
珍重枯禅勤护惜,念庵手植已无多。
【注释】高台寺:寺庙,即今南京栖霞寺的东面。观念庵:古刹名。松:指松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栖霞寺东面高台上观景而作的。首二句写景,点出观景的位置;三四句写景,抒发对观景的感受;末句写观景后的感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漱石和尚》。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首 - 诗句:头白卧青岑。 - 译文:岁月不饶人,我已白发苍苍,静静地躺在青翠的山岭之上。 - 注释:头白,头发变白,表示年纪已老。青岑,青葱的山峰。 第2首 - 诗句:借问看云意,能无出岫心。 - 译文:请问你观云的心情,能否有像云一样自由飘荡的心境? - 注释:出岫,指从山峰上飘浮而下。 第3首 -
谒黄庭观 偶乘独往意,来谒魏元君。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 灵芝含秀色,仙石绣苔纹。坐久诸缘息,晴空生片云。 译文注释 偶乘独往意,来谒魏元君。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 偶:偶然,无故。独往意:独自前行之意。谒:拜见,拜访。魏元君:即魏夫人,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女仙之一。她曾居华山之阳金台观,后隐居于华阴县的黄庭观,是著名的道姑。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谷:山谷。黯:阴暗,这里指山谷幽深。松杉合
注释: 1. 梦登岳阳楼观湖中大雨作:梦中登上岳阳楼观看湖中的大雨。 2. 天地忽异色,元阴合一湖:天地之间突然变色,原本的阴气与湖水融为一体。 3. 迅雷翻地轴,高浪蹴天衢:雷声如迅雷般翻滚着地面,巨浪像踩踏着天上的道路。 4. 风雨作远止,鱼龙喘未苏:大雨滂沱到远处就停止了,鱼和龙都喘不过气来。 5. 但令膏泽遍,何敢怨泥涂:只要让大地得到滋润,我怎敢抱怨泥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句释义 1 万树丹枫色,亭亭映夕阳。 描述的是秋天时,枫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与落日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亭亭”形容树叶随风摇曳的样子,而“丹枫”指深红的枫叶。 2. 远山晴更翠,寒菊晚犹芳。 描绘了山峦在晴朗天气下显得更加翠绿,而傍晚时分仍然散发着芬芳。这里的“晴更翠”说明天气晴朗使得远处的山更加青翠,“寒菊晚犹芳”则表达了即便在寒冷的秋日,菊花依旧保持着它的芬芳。 3.
【注释】 宴坐有得:即“坐禅有悟”。 兰若凝禅寂:兰若,佛寺;凝,静寂。 柴门镇日关:柴门,柴草编的门户,简陋简陋。镇日,整天,整日。 定中惟见水:定,指心斋、止观等修持方法。 身外忽忘山:身外无物,忘却尘世名利。 神理虽自悟:神理,佛家用语,指佛性或道理。 太虚宁可颜:太虚,宇宙万物的总称,佛教认为一切法皆空,故称太虚。宁,宁静。颜,容颜。 了然清净义:了然,明白,了解。 不在语言间:语言
《雷池晚眺》 层峦忽已暝,稚子语烟深。 欲问入山路,惟闻流水音。 闲云不出岫,倦鸟自投林。 万古雷池月,泠然鉴我心。 译文: 层峦叠嶂突然被暮色笼罩,孩童的话语在烟雾中飘渺不定。 想询问通往山顶的路,只能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 闲适的白云没有飞出山峦之外,疲倦的鸟儿自动地飞回树林。 千年的雷池明月,清澈如镜照映着我的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雷池晚眺的景象,以及他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题王专农观察台警夜渡图二首 其二》 小丑宁难灭,王师岂在多。 初传横海捷,仍许郅支和。 太息援边诏,空挥返日戈。 披图话陈迹,凄恻汉山河。 我们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小丑宁难灭 - 小丑:古代指小国的使者或小丑般的人物。此处指敌人。 - 宁难灭:宁可难以消灭也不愿意轻易被击败。表达了坚决抵抗的决心。 2. 王师岂在多 - 王师:这里指的是正义的军队。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全诗内容。 首联:边将白首仍谈兵,深恩大义任生死。 注释:边将,边疆的将领,这里指身居边陲、执掌军权的将领。谈兵,谈论军事,比喻研究战略或战术。深恩,深情厚意。任死生,任凭生死。 颔联:翻飞的战旗卷起了漫天大雪,归来的战马怯于空荡荡的城池。 注释:翻飞的战旗,形容战争的紧张激烈。卷起,扬起。漫天大雪,形容战事的惨烈。 颈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注意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本诗前两句写诗人的身世和年华.后两句写他无心做官、归隐山林的生活. 【答案】 译文:我身如浮萍漂泊不定,头发已斑白. 乱云密布树荫,秋雨使闲居无事的人更添几分愁思. 爱是妨道之物、无心却欲买山,只担心孤苦无依的影子在人间乞讨. 赏析
注释: 满眼风尘色,怜君独此过:满眼都是尘土飞扬的景象,我怜悯你独自经过这里。 浮生同旅泊,失路未蹉跎:在浮沉的人生中,我们像过客一样寄居在这里,如果迷失了道路也不会虚度光阴。 谁道朱门贵,其如白发何:谁说富贵之家才是真正的尊贵,但又有谁能抵挡住岁月留下的痕迹? 幽栖吾所愿,还与觅烟萝:我希望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隐居,就像寻找那片青翠的烟雾缭绕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
【注释】 1. 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2. 宗公:指宗泽,字汝霖,南宋名臣。公元1128年被金军俘获。宗泽在狱中写此诗以自励。 3.辞明州太守:辞去明州太守的职务。 4.仗锡山寺:仗锡山寺位于浙江宁波,是著名的古刹,相传南朝宋文帝曾在此驻跸,因此山上有云林寺、宝觉寺等名胜古迹。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作者在辞掉明州太守后所写。 开头两句“万壑千岩深复深,此山真是四明心”,是说万壑千岩深又深
【注释】 太守得偈坚请不已复此示意:太守得到这首诗后,坚决请求作者再给一首。 那得犹蒙大匠知:哪能还蒙受大师的赏识呢? 只合寒岩煨芋用:只该在寒冷的岩石上烧芋头吃用。 法门梁栋总非宜:佛法的门户和栋梁总是不合适的。 【赏析】 此诗为《寒岩寺六首》之一。诗人以枯木喻人,以寒山喻僧,以芋火喻佛,将佛比作大匠,将僧人比作寒岩,表达了对寒山和尚出家修道的赞赏之情
诗句释义 1 佛迹:佛教中指的是佛像或佛教遗迹。 2. 佛身无去亦无留:表示无论去留,佛的本体都存在。 3. 那有行踪在石头:表示石头上没有佛陀的行动痕迹。 4. 想是山神嫌寂静:表示可能是山中的神灵认为太寂静而嫌弃它。 5. 妆成圣迹引人游:表示通过装饰,使佛陀的痕迹成为游客可以参观和欣赏的圣地。 译文 佛的肉身既不存在也不留下,哪有什么足迹留在石头上?
注释:当时楚水岳云间,持钵从游鬓未斑。一十二年如电拂,白头相对话岐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故人相见的感慨之作。首联回忆了昔日在山中修行的情景。颔联以时间之短暂作比,感叹人生易老。颈联写自己白发苍苍,与故人相谈甚欢。尾联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此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 地僻云深少客来:偏僻的地方,云雾缭绕,很少有人来这里。 梵王宫殿尽尘埃:梵王的宫殿被灰尘覆盖,已经破败不堪。 凄凉一片西湖月:凄清的景象,月光洒在西湖上,显得格外凄凉。 犹照生公旧讲台:仍然照亮着生公讲经的老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寺庙和讲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怀念。 诗的首句“地僻云深少客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诗句:镇日焚香礼翠微,松花落满水田衣。 译文:我每天都虔诚地烧香,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修行、冥想的场景。他每日都在翠绿的山色之中,虔诚地向佛祖祈福,表达了他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诗句:柴门寂历生幽草,除却孤云客到稀。 译文:古老的柴门旁生长着幽深的草丛,只有偶尔飘过的孤云才显得那么珍贵。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