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凝禅寂,柴门镇日关。
定中惟见水,身外忽忘山。
神理虽自悟,太虚宁可颜。
了然清净义,不在语言间。
【注释】
宴坐有得:即“坐禅有悟”。
兰若凝禅寂:兰若,佛寺;凝,静寂。
柴门镇日关:柴门,柴草编的门户,简陋简陋。镇日,整天,整日。
定中惟见水:定,指心斋、止观等修持方法。
身外忽忘山:身外无物,忘却尘世名利。
神理虽自悟:神理,佛家用语,指佛性或道理。
太虚宁可颜:太虚,宇宙万物的总称,佛教认为一切法皆空,故称太虚。宁,宁静。颜,容颜。
了然清净义:了然,明白,了解。
不在语言间:语言,文字。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初出济源作》组诗中的第三首。王维是唐代著名画家、诗人,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诗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逸之趣,此诗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前两句描写了作者在寺庙里静坐时的心境。他深深地体会到禅宗修行中的“静”和“寂”,仿佛整个宇宙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连山峦也似乎变得虚无缥缈了。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禅修过程中,从内心的烦恼杂念中解脱出来,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他只能看到眼前的一泓泉水,而身外的群山却仿佛消失了一般。这种境界让人感到非常宁静和安详。
第三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禅修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他虽然明白了一些佛理或道理,但并不觉得它们有什么了不起或特别重要。这是因为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地。
第四句诗则表达了他对这种境界的赞叹之情。他认为这种心境是非常难得的,值得珍惜和保持。这种境界既不是靠言语所能形容的,也不是靠文字所能表达的。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成功地传达出了作者在禅修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那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赞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