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约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二年(1079)奉陪黄师锡访问元夕战场归途所见。诗中表达了苏轼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的向往,对于国家元气的忧虑,以及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的同情。 “谩捐儋耳非长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谩捐"表示白白地放弃,"儋耳"是古代地名,这里用来比喻战争的无益。"非长策"则表示这不是长久之计。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白白地放弃战争,并不是长久之计。
这首诗是作者在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后,归途中看到人家园池花木,感慨人生短暂,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译文: 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注释: 1. 争先报国耻非夫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能够率先为国家报仇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而不是那些事后论功的人。 2. 过后论功失故吾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是事后论功,那就失去了真正的英雄
【注释】 淡墨、虎榜:指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宰相崔沆在《大中遗事》一书中将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张璘等36人称为“三十六将军”。虎榜是唐代科举制度中的录取名单。 饶山、江右:饶山,即饶州(今江西波阳),为唐朝时南方的一个州府;江右,指江南一带。 【赏析】 此诗为作者赴任余干知县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虎榜初传淡墨名”,以“虎榜”为题
诗句解析: 1. 暮年秋色恋江乡 - 解释: 描述诗人晚年时对秋天景色的依恋,尤其是家乡的江乡风光。 - 关键词: 暮年, 秋色, 江乡 - 注释: “暮年”指晚年,“秋色”指的是秋天的色彩,“江乡”则是指家乡的河流与乡村。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生命的晚期,对自然美景以及家乡的深切怀念。 2. 酒熟鱼肥蟹着黄 - 解释: 描述家中的酒已经酿好,鱼也养得肥大,而大闸蟹也已经成熟
【注释】 惠山: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因山上有惠山东峰而得名。第二泉:惠山胜景之一,泉水从岩石缝隙中喷出,水势浩大。苏公: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庐阜:在今安徽省境内。谷帘:指庐山瀑布。 【赏析】 《游惠山观第二泉》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五言律诗。该诗写他游览惠山时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苦闷和无奈。全诗结构严谨
《三绝句赋和靖梅》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全诗如下: - 落在西湖有岁年,不因和靖独争妍。 - 谁知道尽香和影,万古新计不在编。 诗句注释 1. “落在西湖有岁年”:这句诗意味着梅花生长在西湖边,已有多年。西湖是杭州著名的景点,也是文人墨客常来的地方,梅花在这里生长,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2. “不因和靖独争妍”:这里的和靖是指北宋名臣林逋,他隐居西湖,以梅为伴,自号“和靖”
蜀海棠 西蜀佳人巧欲言,红酣犹带醉时魂。 子规叫断黄昏后,却忆乡情染露痕。 注释: 蜀海棠:即蜀国(四川)的海棠花。 西蜀佳人巧欲言:指的是在四川长大的女性,她们善于言辞,聪明伶俐。 红酣犹带醉时魂:指海棠花盛开时,花瓣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仿佛醉酒后的面容。 子规叫断黄昏后:这里的“子规”是一种鸟的名字,它叫声凄厉,常常在黄昏时分叫个不停。这里用来形容夕阳西下时的美景。 却忆乡情染露痕
【注释】:馀干:古县名,在今江西。史子固:史浩,字彦达,宋高宗时为宰相,谥号忠宪,余干的知县。趋朝:指朝廷召见。便舟:方便之船。见访:被拜访。次其韵:写四绝句来记述他们过去的友情。 【赏析】:此诗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赠答体七绝诗。全诗共四首,每首都以“次”字领起,这是第四首。诗人与友人分别十八年,今日重逢,自然感慨万端,所以一上来就直说“再拜新篇极主臣”,“再拜”是表示敬礼的意思
注释: 仕已都无喜愠三,有弦不解但操南。 归来稳上论思直,政尔民情已熟谙。 译文: 已经没有官场上的喜怒哀乐(喜愠),弹奏乐器时只是随意地操弄南方的弦乐。 回到故乡能够稳定地走上朝廷的职位,治理政事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百姓的情感也熟悉了。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仕途得意、归隐田园的诗作。诗人在官场上已经没有了喜怒哀乐的情绪,弹奏乐器时也只是随意地操弄南方的弦乐
注释:迎春花用锦作薰笼越样新,迎春花尚且能赶上送别春天。 花时色与香如此,花后娟娟更可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色和迎接春天的人们。诗中赞美了迎春花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