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约
【注释】 1. 浮月:《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灼灼”指桃花的艳丽,这里用来形容梅花。 2. 微薰:淡淡的清香。 3. 陨箨:落叶。 4. 万玉:满树如玉。 5. 繁:多。 6. 张:张开。 7. 芜秽:杂草。 8. 和羹:调味用的汤或粥。比喻宰相的职务。 9. 占:占据。 10. 酒煮和羹:以酒烹调食物,比喻宰相的职权。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注释】 识面:认识。道中,指在旅途中。跳丸:形容光阴迅速流逝。日月,指时间或时光。语音改:指声音改变。家山:指故乡山。行色:行程、旅途的景色。春事深:春天的景物已经很深了,暗示时序已进入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写在祁门道中即景的感受。 首句“识面山川尚可寻”,说尽管路途遥远,但还可以辨认山川的面貌。 第二句“跳丸日月更相侵”,说像弹丸一样飞过的光阴,不断从眼前逝去,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朔日迎客之章诸贤多有和者使君再赋仍次韵以谢 霜清石下水分流,邂逅骚人得志秋。 落日断霞增逸气,小窗低户愧英游。 苦无酒量能陪饮,只有诗盟可避愁。 此地何哉添此瑞,建章新识九牙驺。 注释: 1. 朔日迎客之章:指诗人为迎接客人而写的诗文。 2. 诸贤:指与诗人一同饮酒作诗的朋友。 3. 使君再赋:指诗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作诗。 4. 仍次韵以谢:仍然写诗来感谢。 5. 霜清石出水分流
【释义】 飘飘台:即“台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斜川:指江边,即建康(今南京)。归:归向。 译文1:我被清风折断腰身,只好归去江边。 赏析1:首句写自己被清风折断腰身,折腰是古代对受打击、受委屈而委顿不振的婉词。这里借风势之强写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气,以折腰作比喻,既形象生动又贴切传神。“断送”二字,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无奈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与世不合的傲岸性格。 译文2:我被清风折断腰身
秋分后十日得暴雨 负固骄阳不忍回,执迷凉意误惊猜。 倾盆雨势疑飞瀑,揭地风声敌迅雷。 阶下决明添意气,庭前甘菊剩胚胎。 可怜岁事今如此,麦垄蔬畦尚可培。 注释: 负固骄阳不忍回:意为面对强烈的太阳光也不肯回去(比喻不屈服、不退缩)。 执迷凉意误惊猜:意为被寒冷的天气迷惑住了,以至于产生了错觉。 倾盆雨势疑飞瀑:意为倾盆大雨仿佛是瀑布般落下。 揭地风声敌迅雷:意为刮起的风暴声有如闪电般的速度。
诗句一:车马盈门拨不开,彩衣新着绣衣来。 译文:家中的车马众多到挡住门口,新衣上绣着花纹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家中车马众多的场景,表达了对主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情。同时,新衣上的绣花也展现了主人的富贵与荣耀。 诗句二:壮怀风月归英荡,满意江山入酒杯。 译文:豪情满怀,风月无边,英雄豪杰尽在胸中;江山美景如画,美酒一杯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注释:翻越山丘时,虽然感到劳累,但并不畏惧;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也不会感到疲惫。别人看到崎岖的地方,却不知道我心中坦然无惧。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首句“经丘台”点出了诗人的行动,第二句写诗人行动的感受,第三、四句是说旁人对崎岖之地的看法和感受。全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
淡中着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 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 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 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 赏析: 此诗由宋代诗人毛滂所作,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对红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首句“淡中着色似狂颠”,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独特色彩的感受,这种颜色虽淡而不失其狂放的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心与梅同迹不然”
落星寺 好风好雨旧关情,落在江心不强名。 地尽匡庐犹变现,水连彭蠡略峥嵘。 金山但设鱼龙险,滟滪空闻象马惊。 争似清晖楼上好,重湖九叠互分明。 注释: 1. 好风好雨旧关情:形容过去的美好时光,如同风和雨一样,充满了感情。关情,关情意,指对过去的情感的怀念。 2. 落在江心不强名:意思是说,即使落在了江心,也不会被人们所记住。不强名,不张扬,不显眼。 3. 地尽匡庐犹变现:意思是说
和三十郎蜡梅韵 官黄新赐极恩荣,花不同梅与共名。 颇谓寒中宜作伴,想因开早更为兄。 世间何物疑真蜡,海上新来染碎琼。 体得自香天分好,金涂铜砌却峥嵘。 注释:官黄新赐极为荣誉,花朵与众不同,不与梅花相提并论。认为在寒冷的环境中适宜做伴侣,可能是因为开放得较晚的缘故。世间什么东西怀疑是真的蜡?海上新来的蜡花被染上了碎琼。它天生具有自香的天性,金漆铜墙反而显得逊色了。 赏析:此诗为酬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