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约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他在诗中对赵户侍出守镇江表示赞赏和祝贺。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1.都人车马闹城闉,似惜民曹更牧民。 注释:城市里的人们都在忙碌地出行,似乎都在珍惜自己的职责,去管理百姓。 赏析:这里描绘了城市的繁忙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赵户侍出守镇江的肯定和期待。 2.到处忠勤无粉饰,入朝言语有经纶。 注释:无论是在何处,他都是忠心耿耿、勤奋工作的,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智慧和才华。 赏析
【注释】 次韵晦父喜雨诗:这是一首和韵,即用韵律相同的词句来写诗。鸣鸠:鸟名。好音:指鸣叫悦耳的声音。 谁家孝妇:谁家的孝顺媳妇。有冤心:心里有冤枉的事。 禋祀:祭祀。关仍叔:春秋时齐国人,字子羽,曾以仁德著称,被齐景公封在关。 兵饥:战争导致饥饿。华歆:三国时期人物,字子鱼,与刘备有深厚友谊。 王制:周代法律制度。乖用:违反用法。 春秋从此却书霖:春秋时代开始不用“书”作注疏之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分析诗歌的内容,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生活遭遇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过了一坡更一坡,中间田道水成涡”,诗人走在山路上,雨越下越大,山路也越发艰险。“雨来更骤担肩重,泥滑不休行步多。”这是说:由于雨水的增多,山路变得愈加湿滑,行走起来更加困难。“奈老杉松犹偃蹇,趋时桃李暂蹉跎。”“奈”是无奈,可叹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逋,题目为“静坐对茶花偶作”。 译文: 菊花梅花之后,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茶花旁,欣赏着这宁静的景象。 我用檀香木雕刻的蜡液涂抹在皮肤上,让它成为我的肌肤。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珍惜平淡的生活,不再追求繁华和刺激。 花朵在没有的情况下,通过想象来填补它的空缺。 春天的温暖不会因为我的病而消失,窗外只有月亮的影子映照在窗台上。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卢仝的碗了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是什么,如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结构思路、思想情感”等方面。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1)本首诗是作者闲居无事之际游赏郊野之作。 首句:“忙了三年乍得闲,便乘风雨看溪山。”诗人说自己忙了三年之久,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次清闲的机会,于是趁着风雨之便去观赏溪山之美
【注释】 (1)括苍:山名,在今浙江省中部。 (2)议礼蠲租两有声:指元朝时丞相伯颜议定的减免赋税和礼仪之事,影响深远。 (3)老坡:苏轼的别号。 (4)近得名:接近名声。 (5)掾曹:指地方官署中属员的职位。 (6)是中科律:即“法”字中的“口”。 (7)翻经籍:翻阅经典典籍。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子通司法到括苍任事时作。首联赞扬他议定的政策,为民解难;颔联赞美他为人正直,能传好名声
已报新题下紫泥,尚留佳谶筑新堤。 一心国事忉忉在,万口民歌剪剪齐。 惜去辙须田父卧,催归诏有内臣赍。 舍人若问朝天日,割尽黄云水满犁。 注释:已经上报朝廷,新的题目已下紫泥封缄,还留下美好的预言(谶语),开始修建新堤。我一心挂念国事,忧心忡忡,而百姓的歌声也充满希望,整齐划一(剪剪齐)。我离去时,要像田父一样安心地休息,皇帝的诏书传来,让我回来,还有内臣护送。如果我被询问如何面对朝政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进行赏析。本诗是诗人登楼望远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东庵新辟云栈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欲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慨之情。因此,本题可以结合注释来具体分析。 【答案】 译文:走出东门,只见苇荡一片,没有船只通行。以云命名的栈道正合适
廖子晦以通书及龟山道乡晦庵帖见惠 文公垂宪墨淋浪,鼎立龟山更道乡。 家有一焉犹冠绝,宝兹三者见珍藏。 来从叠嶂层峦里,置在光风霁月傍。 收拾兵戎无一物,满船空载有归装。 注释:廖子晦赠送给文公的书信和龟山道乡晦庵帖。 文公:即文天祥。垂宪:指文天祥留下的遗训,垂范后世。墨淋浪:用墨书写的文章。鼎立:像鼎那样稳定。更道乡:地名。家有一焉:家中有一物。焉,助词。冠绝:最突出。 宝兹:珍视此物。兹
【注释】 1. 九日遣兴:借写九日重阳节的习俗,抒发自己豪迈旷达之情。遣兴:即兴吟咏,以排遣心中的郁结。 2. 百不忧:指平生没有忧虑之事。 3. 未应摇落(yāoluo)学悲秋:指不必像秋天一样因草木凋零而伤感,意谓年岁渐老,自然有生老病死,用不着忧愁。 4. 傥(tǎng)来:偶然、无意之间获得。 5. 知寒暖:能辨别冷暖。 6. 泛应:随意应对,无拘无束。 7. “落帽”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