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升
【注释】 海畔:海边。海畔群山伏,村居傍石岩。海边群山环抱,村庄靠近岩石。 平沙连草白,逆水带潮咸。平坦的沙滩上长满了野草,逆流的水带有咸味。 雁渚横孤艇,渔家晒破帆。雁渚中横放着一只小船,渔家在晒着破帆。 烟中开晓市,处处卖春𧍧。烟雾之中开始有市场,处处有人卖春𧍧。 【赏析】 《早发江皋》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题共四首,这是其中第一首。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题画 寒泉挂壁荔垂檐,鹤发翁疑刘海蟾。 霁雪满庭月如水,白梅花下读《楞严》。 注释 - 寒泉:冷冽的泉水。 - 荔:一种水果,也指荔枝树。 - 鹤发:白色的头发。 - 翁:对老年人的称呼。 - 疑:怀疑。 - 刘海蟾:传说中的人物,这里用来形容老翁的外貌像刘海蟾。 - 霁雪:雨雪停止之后的晴朗天气,形容雪后的景象。 - 白梅:白色的梅花。 - 《楞严》:佛教经典名。 赏析
注释: 南国休生红豆子,西州漫折绿扬枝。 南国之人不要种红豆树,西州的人也不要折杨柳树枝。 百年最好是欢会,苦莫苦于生别离。 百年最好的是欢聚的时光,最痛苦的是生离死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对南国红豆子和西州绿扬枝的厌恶之情。红豆子象征着相思之苦,绿扬枝则代表了生命的无常。诗人认为这两种植物都不值得种植和珍惜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祖道”是饯别之意;二联写送行场面;三联写游子辞别宴席,主人劝酒;四联写游子离筵上路,抒发了离别之痛。 【答案】 示例: 拟古 祖道东门外,朝朝设离筵。 车饰五香谷,马系七宝鞍。 杯盘纷罗列,友朋劝加餐。 游子且勿餐,听我取琴弹。 不唱《江南好》,但歌《行路难》。 前有九折坂,后惟惶恐滩。 天地皆荆棘,异乡何由安。 一歌《行路难》,主人泪汍澜, 再歌《行路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石径崎岖里”,描写了诗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的情景;“莺啼千树雨”,描绘出莺鸟在细雨中鸣叫的景象,表现了春雨中的生机和活力;“驴背一蓑风”,描写了风雨中驴背上诗人的身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乐观旷达的精神。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所看到的景色。“孤山全入画
诗句如下: 黄茅十里晒盐场, 矮屋人家坐晚凉。 何物渔婆偏解事, 鲍鱼风里说秦皇。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在黄茅覆盖的十里长盐场上, 矮小的房子中传出夜晚的凉爽。 哪有什么渔婆能了解这么多事情? 只是风中的鲍鱼在谈论秦始皇。 最后附上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海边小镇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黄茅、盐场、矮屋、晚凉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中
【注释】 长山:地名。在今河北隆化县西南。 振策:扬鞭。 残照:夕阳西下。 乱云:乌云。 城钟:古时城楼所击之钟。 堞:城垛。 【赏析】 此诗写诗人旅途中所见的景色和感受。 首句“东风吹客倦”,是说旅途劳累,风又吹来使人更感疲倦。第二句“振策更山行”,写振着马鞭,继续登山。第三句“入谷已残照”,写进山后,天已黄昏,残阳斜照,景象凄迷。第四句“离家尚几程”,写离家还很远。第五、六两句“乱云穿马足
【注释】 石华洞:位于四川剑阁县,因有巨石悬立如花而得名。 容:容纳。 齿:指突出的石牙,此处比喻险要的地势。 啮:咬合。 窥:看。 寒藤:形容藤条。 落古雪:形容树枝上挂满积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开头两句用极其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石华洞口的狭窄与危险,使人望而生畏。三、四句以幽深的石洞作背景,描写了小鸟在枝头时隐时现的情景,生动地刻画出鸟儿对自由的渴望;五
【译文】 春天的大明湖风光,比若耶溪的景色还要美丽。 万顷湖波在微风中荡漾,如同烟雾一样缥缈。 一只小船载着酒和歌女驶来,迷离中仿佛置身于仙境。 船桅上挂着的鹭鸶引来了白鹅,荷叶也像人一样高矮不齐。 欣赏美景使人不觉疲倦,夕阳西下时,大明湖已经暮色苍茫。 【注释】 游:游览。 明湖:即今济南大明湖。 若耶溪: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建的浴室,故址在浙江若耶山旁,后泛指美人洗澡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诗描写了一幅山村春景图:榆树成行的小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