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别旗亭易五春,良朋消息滞鱼鳞。
落花时节方游楚,折柳阳关又入秦。
经史白头终作客,风尘青眼岂无人。
秋来定对樽前月,真识天涯若比邻。

寄刘笑亭孝廉

话别旗亭易五春,良朋消息滞鱼鳞。

落花时节方游楚,折柳阳关又入秦。

经史白头终作客,风尘青眼岂无人。

秋来定对樽前月,真识天涯若比邻。

【注释】

旗亭:酒楼。易五春:易名“五春”,即易名“刘春”。

良朋:好朋友。消息:音信。滞:停留。

鱼鳞:指鱼网,比喻牢狱。

楚、秦:古时楚国和秦国的边界,这里泛指南北边远之地。

白头:年高之人。作客:客居他乡。

风尘:风尘仆仆,形容行旅匆匆。青眼:用眼神表示赞赏的意思。

真识:真切地认识。天涯若比邻:意谓虽然远隔天涯,却像近邻一样亲密无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话别旗亭易五春”,诗人与友人告别于旗亭,而朋友的消息却迟迟未能传来。“良朋消息滞鱼鳞”中的“良朋”指的是自己的好友,“鱼鳞”则是指鱼网,比喻牢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被捕的消息的担忧。

第二句“落花时节方游楚,折柳阳关又入秦”,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落花纷飞的季节里,刚刚游历了楚地,又踏上了西去的旅途。这里的“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道路,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

第三、四句“经史白头终作客,风尘青眼岂无人”,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仍客居他乡,而那些曾经欣赏过自己才华的人,如今也早已不再关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秋来定对樽前月,真识天涯若比邻”,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在秋天的夜晚,与友人共赏明月,感受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两句诗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友人的遭遇和自己的心情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同时,诗歌也蕴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