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崎岖里,春阴晻霭中。
莺啼千树雨,驴背一蓑风。
野渚流添碧,村楼雾隐红。
孤山全入画,云水正蒙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石径崎岖里”,描写了诗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的情景;“莺啼千树雨”,描绘出莺鸟在细雨中鸣叫的景象,表现了春雨中的生机和活力;“驴背一蓑风”,描写了风雨中驴背上诗人的身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乐观旷达的精神。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所看到的景色。“孤山全入画,云水正蒙蒙”写出了诗人抵达孤山后看到的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欣赏美景的心情。
【答案】
译文:
石子铺成的小道崎岖不平,四周一片春意盎然,浓荫密布。
鸟儿们齐声啼叫,仿佛在为春天的雨润物无声而高兴,我骑着毛驴,在雨丝中前行。
野洲上绿草如茵,碧波荡漾,小桥上薄雾弥漫,红楼隐现。
远处孤零零的山峰,宛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天边的云朵,与江面上的水雾交融在一起,朦朦胧胧。
赏析:
首联写景,描绘了诗人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的情景。“石径崎岖里”点明地点和环境,交代了诗人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的,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颔联写听觉,通过听觉来描绘景物。“莺啼千树雨”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莺鸟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莺鸟们在细雨中啼鸣的情景。“驴背一蓑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骑在驴背上的诗人比作一袭蓑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雨中驴背上诗人的身影。
颈联写视觉,通过视觉来展现景物。“野渚流添碧”描写了雨水打湿了河滩上的青草,使之显得更加翠绿,增添了河水的绿色。“村楼雾隐红”描写了雨后山村的红瓦房屋,被薄雾遮挡得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
尾联写远景,通过远景来展现景物。“孤山全入画”,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孤山比作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云水正蒙蒙”,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天边云雾缭绕,水汽蒸腾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