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招仙词题高彦敬云山卷空山静寂,石气蒸腾,草木葱郁。人家隐于水边,鸡犬声闻于空中。 流水潺潺,花开花落,岁月流转无穷。江亭旁,石濑流淌,深松间雾气缭绕。 长啸一声,天风拂面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忆昔相逢武水头:回忆过去在武水头与某人相遇的情景。 - 行行送上木兰舟:每走一步就送上一艘木兰船,形容离别时的不舍。 - 遥怜落日蒸溪上:远处看到夕阳映照在溪水上,景色美丽但内心却感到哀愁。 - 野色风声几许愁: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微风吹过的声音,让人不禁感到几分忧愁。 2. 注释: - “武水头”:指的是一个地点或事件的起点。 -
《画竹七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江边的竹林中,听到风吹过竹子的声音,看到竹子随风摇曳的画面,感受到了竹子的风骨和精神。 译文: 每片叶子都仿佛有声音传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全部的俗念也随之消散。 夜晚我被梦中的湘江曲调所环绕,那二十五弦的秋天明月,照亮了我的心灵。 注释: 叶叶如闻风声:形容竹子的叶子随风摇曳,如同听到了风的声音。叶叶如闻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有竹之地人不俗,而况轩窗对竹开。 - “有竹之地人不俗”:在有竹子的地方,人们不会显得粗俗。 - “而况轩窗对竹开”:更何况窗户对着竹子开着。 2. 译文:在有竹子的地方,人们不会被其影响而不显得高雅。更令人欣喜的是,当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与竹子相伴的感觉更加美好。 3.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在竹子环绕的环境中
【注释】 李蓟丘:李后主(南唐中主),字重光,号钟山隐士,世称李蓟丘。他善画,尤工墨竹,与范宽齐名。《旧唐书》载,后主“性喜山水,常于苑中作画,有‘山则依林峦之姿,水则因泉石之势’语”。 湘潭:指湖南衡阳的湘江。 【赏析】 《画竹七首》,这是一首题咏画竹诗。诗人以李蓟丘为对象,赞颂了其绘画艺术的高妙。李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画技尤其擅长墨竹,与范宽齐名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诗名释义:画竹七首是一组七言古诗,共七首。这些诗作通常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特性,反映了作者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2. 诗句注释与译文: - 愁来白发三千丈:表达了诗人因为忧愁而感到白发增多,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焦虑和衰老之感。 - 戏写清风五百竿:诗人在绘画中以轻松的方式描绘了清风拂动竹林的情景,表现了画家的艺术创作态度。 - 幸有颖奴知此意
【注释】 低垂:垂下。离离:稀疏的样子。 倚石临泉:傍着山石、面对着泉水。一两枝:几枝。 凤凰池:汉武帝刘彻的宫殿名,位于未央宫北阙内,因形似凤凰而得名。 丝丝:雨滴的样子。 【赏析】 《画竹七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过着“读书南窗下,开径北户前”的闲适生活。他常到浣花溪畔观赏风景,并有感而发
以下是对《画竹七首》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画竹七首:这是吴镇的诗作,共七首。每首都以描绘竹子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竹子的赞美和情感寄托。 2. 译文: - 解箨初闻粉节香,拂云又见影苍苍:刚剥开的笋壳闻起来有粉嫩的香味,当它被风吹过时,影子显得那么苍老而深邃。 3. 关键词注释: - 解箨: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笋壳会裂开,露出里面的幼苗。 - 初闻:开始听到或感受到。 - 粉节香
诗句如下: 此君不可一日无,才著数竿清有馀。 译文: 竹君不能没有你,只有你才能给这世界带来清新的气息。 注释: 此君:指竹子 不可一日无:意思是竹子在作者生活中的重要性 才著数竿清有馀:形容竹子的清新特质 赏析: 吴镇在《画竹七首》中表达了对竹子深厚的情感。诗中“此君不可一日无”直接表明了竹子在作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才著数竿清有馀”则展现了作者对竹子清新特质的赞美
【注释】 古涧:古老的山间小溪。松图:画松的画卷。长(zhǎnɡ)生:长久不凋。风:这里指山间的风声。歇:停息。幽:寂静,深奥。玉屑饭:用玉石做的饭食。移白日:把太阳移到白日里来。紫芝:一种草名,相传服之可以长生。歌动:唱歌的声音惊动了秋天。振:振动。 【译文】 长松在山涧中生长,风吹不息;山涧出泉水,声音幽深。 玉石做的饭食剩下,移来白日光照耀;唱起歌来,惊动了高高的秋天。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