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笋的外形和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译文: 1. 绿阴昼静南风来,晴梢拂拂烟花开: - 诗句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景象,绿色的树荫下,阳光明媚。南风吹过,竹笋在晴朗的天空中摇曳生姿,如同烟花盛开一般。 2. 箨龙走地牙角出,班班玉立横苍苔: - 这里用“箨龙”指竹笋,它从地面爬出,带着尖锐的角,显得刚劲有力
这首诗是一首咏画,诗的开头两句“云西老人清且奇,随意点笔自合诗”。意思是说画中的云西老人,其品格高雅、奇特。这位老人在作画时,随心所欲地挥洒笔墨,画出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接下来的句子“高尚不趋车辙迹,新图不让虎头痴。”描绘的是画中人物的高尚品质。他不追求世俗的利益,也不追随他人的足迹,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他的画技也非常高超,以至于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画家的作品。 诗中提到“溪中有人空伫立
【注释】 1.画竹:苏轼曾作《题王晋卿家竹》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此诗即咏此诗。 2.与可:指黄庭坚的字号。 3.东坡:苏轼之号。 4.高丽老茧:指竹子的根和枝干。 5.戏成:即以游戏的态度加以创作。 6.岁寒岩壑姿:形容岩石山崖间苍劲挺拔的姿态。 7.苍霰:白色的雪珠,这里指雪花。 8.谡(wěi):风吹的声音。 9.狰狞:凶猛、凶恶的样子。 10.雷雨时
注释:我也有个亭子在深深的竹林里,我也想回去听秋声。 赏析:此诗写诗人的归隐生活。首二句写诗人所居之环境,以“也有”二字一转,写出了与世无争的闲适之境。第三、四句点出主题:“也思归”。而归去的目的,就是“听秋声”,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野竹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厓穿石𥓏。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注释: 野竹:指野生的竹子。 绝可爱:极其可爱。 枝叶扶疏:枝叶繁茂。 素守:素朴,质朴。 荆榛:泛指杂草。 走壁:在墙壁上奔走。 崖:陡峻的山壁。 穿石𥓏:穿过石头。 虚心抱节:形容竹子高耸直立的形态。 山之阿:指山的旁边。 清风白月:清风和明亮的月光。
青山白云绕,碧筱苍烟迷。 幽人日无事,坐听山鸟啼。 鸟啼有真趣,对景看山随所遇。 天地浩荡一浮鸥,行乐百年身是寄。 注释: 青山白云绕 —— 青山被白云环绕着。 碧筱苍烟迷 —— 碧绿色的小竹子在苍茫的烟雾中若隐若现。 幽人日无事 —— 隐居的人每天过得无所事事。 坐听山鸟啼 —— 坐着聆听山林中鸟儿的鸣叫声。 鸟啼有真趣 —— 鸟儿的叫声有着真正的趣味。 对景看山随所遇 ——
【注释】 鼋:俗称“黄鳝”。 龟:一种水生爬行动物。 鼍:又名“四脚鱼”,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 湖洞露鼋头,日出曝鼋背:湖水中露出一只黄鳝的头部,太阳出来时,它把身子晒在了石头上。 龟、鼍或傍石,时时觅同类:乌龟和鳄鱼有时会靠在水中的石头边,不时地寻找其他同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黄鳝生活情景的小诗。首句写清晨阳光照到黄鳝的身上,使它的身躯显得格外突出。第二句写黄鳝晒太阳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题画三首 其三》。全诗如下: 我爱晚风清,新篁动清节。 㗁㗁空洞手,抱此岁寒叶。 相对两忘言,只可自怡悦。 惜我鄙吝才,幽闲养其拙。 野服支扶筇,时来苔上屧。 夕阳欲下山,林间已新月。 译文: 我喜欢晚风清朗,新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 空洞的手抱着岁月中坚韧的竹叶。 面对面地交谈,什么话也说不出,只能自得其乐。 可惜我庸俗而吝啬,只能在幽闲中修养自己。 穿着野服拄着竹杖
注释: 1. 结茅:指在山中搭建茅屋。 2. 水竹山居图:以水竹为题材的山水画。 3. 结茅山阴溪之曲:在山阴的溪边搭起茅屋。 4. 最爱轩窗对修竹:最喜欢坐在轩窗下对着修长的竹子。 5. 四时谡谡动清风:四季里风吹竹林的声音。 6. 三径萧萧戛寒玉:三条小路传来阵阵寒风吹过玉石般的竹林声。 7. 也知一日不可无:也知道一天离不开。 8. 彼且恶乎免尘俗:他怎么能够摆脱尘世的烦恼。 9.
【注释】: 1. 周文矩《十美图》:指周文矩画的《十美图》。周文矩:唐代画家,善工笔画,尤长于人物。十美图:相传周文矩曾画《十美图》,后被宋徽宗搜去,遂有“宣和遗事”。 2. 巧样妆:精美的妆容。 3. 歌舞动君王:以歌舞吸引帝王,使君王为之动容。 4. 谁言金屋风光好:谁说金屋(指豪华富贵人家)的风光就是最好的? 5. 苍筠漏更长:苍翠的竹叶上滴下的水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加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