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注释】 西方贝叶:指佛教经典,梵文Buddha-cetastra,意译为“经”或“律”,又称《四部阿毗达磨真言藏》等。贝叶,是古代写佛教经典的纸张。 总不出戒定慧三条法律:佛教的三学,即戒、定、慧,是修行的三大纲领。戒是戒律,定是禅观,慧是智慧。 南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品上》说:“佛在舍卫国灵鹫山坐道场中,有天女名摩耶夫人,于彼处产太子,号曰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整首诗进行理解,并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作答。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所以首先应了解全诗的大意,然后抓住关键句子,从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常山大王庙联”是这首诗的颈联,“常山大王庙联”指的是常山大王庙上的对联:一联是“义胆大于身陷阵推锋在昔号常山虎将”;另一联是“忠魂符厥号兴云降雨至今冠洮水龙神”。对联中的关键词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选项来分析判断。 【答案】 译文:禅门没有住地才是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不是祗园精舍; 度世有缘都可以度,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注释: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也是印度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赏析: 第一句“佛寺门联”中,首句“禅门无住始为禅”点出佛家禅学之核心
佛堂联: 佛陀说“三藐三菩提”,礼敬此佛堂,便可继承三生之解脱; 人贵有“一喷一醒豁”,除去他挂碍,还有什么困难证明一味圆通。 注释: 1. 三藐三菩提:指佛陀的教法,即佛教中的最高觉悟。 2. 礼此庄严:指的是尊敬并维护佛堂的庄严。 3. 三生度脱:佛教中指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解脱的境界。 4. 一喷一醒豁:形容一个人被突然唤醒,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 5. 除他挂碍
【注释】 翠竹:青翠的竹。黄花:菊花。皆:都是,都。佛性:佛教用语,指众生皆有成佛之因,即本性。清池:清澈的水池。皓月:明亮的月亮。禅心:禅宗之心,禅宗修行者的心性。 【赏析】 此联上下联皆写景,上联写景,下联写情。“翠竹”对“黄花”,色彩相异而意境相近,“皆”对“照”字,形式相同而意义相关,“佛性”对“禅心”,内涵相通而境界相似,“清池”与“皓月”对仗工整,一实一虚、动静结合。
这首诗是佛教中的颂词,用来赞美西岩寺。下面是逐句释义: 色相出真空,眼界光明,震旦云霞围舍利; 色相指的是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真空则是佛教中的概念,指超越物质世界的真理。眼界光明,意指通过修行者的心灵来观察万物,能够洞察一切真相。震旦云霞围舍利,意指在佛教中,舍利是佛陀的遗物,云霞则是佛教中的吉祥之象,表示佛法广大无边。 声闻归妙有,耳根清净,乾陀钟鼓应迦陵; 声闻指的是听闻佛法的人
【注释】 钻燧:钻木取火。燧,古代一种打火石或摩擦生火的方法。先春:指春天的最早时刻。 食德饮和:享受天赐的德泽,和睦相处。 披星朝赤帝:迎见红彤彤的太阳。 衢(qú)歌巷舞:街头巷尾载歌载舞。 捧日:捧持太阳。黄人:这里比喻皇帝或君主。 赏析: 此诗以“火祖庙”为题,写元宵节民间的热闹景象,赞美了民间百姓的勤劳、善良与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全诗采用对偶形式,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水墨梅松兰竹四友图” - 注释:描绘一幅以水墨技法表现的梅花、松树、兰花、竹四种植物的画。 - 译文:在明窗下欣赏这些画,可以让人领略到四季的变化与自然的美景。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通过四友图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美态,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2. “砚池漠漠墨吐汁”
注释: 1. 平林方漠漠:平展的树林无边无际。 2. 苍莽日欲暮:茫茫的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3. 年华客异乡:我像过客一样漂泊在外。 4. 草店月初冷:草屋的门口,月亮刚刚升起,显得有些冷清。 5. 村路迂更长:村间的道路弯曲而漫长。 6. 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过了渡口,人们已经散去,只有渔夫还在不停地打鱼。 译文: 平林无边无际,野水奔腾不息。 茫茫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草屋的门口
【诗句释义】 渔父:古代传说中隐居不仕的贤人。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以其浩渺的水面和丰富的水产而闻名。 晚风生:傍晚时分的微风轻轻吹过。 风触湖心一叶横:微风拂过湖面,湖中的树叶被风吹得摇曳不定,如同一片叶子在湖水中漂移。 兰棹稳,草衣轻:渔夫驾着兰花装饰的船桨,穿着轻便的草编衣服,显得轻松自在。 只钓鲈鱼不钓名:渔夫只专注于捕鱼,而不追求名利。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