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方漠漠,野水正汤汤。
苍莽日欲暮,年华客异乡。
草店月初冷,村路迂更长。
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
注释:
- 平林方漠漠:平展的树林无边无际。
- 苍莽日欲暮:茫茫的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 年华客异乡:我像过客一样漂泊在外。
- 草店月初冷:草屋的门口,月亮刚刚升起,显得有些冷清。
- 村路迂更长:村间的道路弯曲而漫长。
- 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过了渡口,人们已经散去,只有渔夫还在不停地打鱼。
译文:
平林无边无际,野水奔腾不息。
茫茫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草屋的门口,月亮刚刚升起,显得有些冷清。
村间的道路弯曲而漫长。
过了渡口,人们已经散去,只有渔夫还在不停地打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荒凉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首联“平林方漠漠,野水正汤汤”,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平原和奔流不息的野水的景象。平林无边无际,野水奔腾不息,给人一种宽广、辽阔的感觉。这里的“漠漠”和“汤汤”都是形容景色的词语,分别表示广阔和流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苍莽日欲暮,年华客异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感受。苍茫的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而诗人却在异乡度过自己的年华。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异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异乡生活的无奈。
颈联“草店月初冷,村路迂更长”,描绘了乡村的景象。夜晚的草屋里,月光显得有些冷清;村间的小路曲折而漫长,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感觉。这里的“月”和“长”都是形容景物的词语,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艰辛的认识。
尾联“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场景。过了渡头之后,人们已经散去,只剩下渔民还在不停地打鱼。这里的“散”和“鸣”都是形容情景的词语,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艰难的认识。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