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
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
带刀夜夜行,牧马潜遁走。
至今西陲人,歌咏偏童叟。
渔阳烽火来,关门竟不守。
惜哉百战雄,奸相坐掣肘。
平生视禄山,不值一鸡狗。
伏地呼圣人,兹颜一何厚。
毋乃贼妄传,借以威其丑。
不然效李陵,屈身为图后。
英雄值老悖,天道遘阳九。
终焉死偃师,曾作司空否。
轰轰大道碑,湛湛边城酒。
长剑倚崆峒,永与乾坤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诗中描述了哥舒翰的英勇事迹以及他的遭遇。

第一句“题哥舒翰纪功碑”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哥舒翰的敬意和赞誉。
第二句“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则进一步描绘了哥舒翰在唐朝时期的重要功绩,他负责边防工作,保卫了唐朝的安全。
第三句“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则是对他英勇气概的赞美,形容他的威猛如同能够支撑西倾的大山,其英名则如同北斗星般闪耀。
第四句“带刀夜夜行,牧马潜遁走。”则反映了哥舒翰的忠诚和勇敢,他日夜守护边关,即使是面对敌人的挑衅也从未退缩。
第五到第八句“渔阳烽火来,关门竟不守。惜哉百战雄,奸相坐掣肘。”描述了哥舒翰面临的困境,尽管他在战斗中展现出了英勇,但最终还是被奸臣所害,导致边疆失守。
第九到第十二句“平生视禄山,不值一鸡狗。伏地呼圣人,兹颜一何厚。”则表达了哥舒翰对于安禄山的评价,他认为这个奸臣不值得一提,而他对皇帝的忠诚和尊严则被赞扬为非常深厚。
第十三到第十八句“毋乃贼妄传,借以威其丑。不然效李陵,屈身为图后。”则批评了奸臣的诬陷行为,他们试图通过造谣来打击忠良,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有人认为李陵投降敌人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不应该因此而贬低英雄。
最后两句“英雄值老悖,天道遘阳九。终焉死偃师,曾作司空否。”则总结了哥舒翰一生的经历和他的命运,尽管他是一位英雄,但在政治斗争中却遭受了不幸。
整首诗通过对哥舒翰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