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隅相识笑谈馀,清境同疑在玉壶。
方作灵山栖小岭,又随苕水出东吴。
透须白雪惊衰老,脱手青春入叹吁。
悬想他年衡岳寺,雨窗相对话西湖。

这首诗是诗人在灵隐寺送别一位僧人,回到南岳时作的。全诗以送别为题,而实际上写的却是送别后的思念和期盼。

首句“海隅相识笑谈馀”中的“海隅”,指杭州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的东南角,即杭州湾畔的海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在灵隐寺相识,并一起笑谈的情景。这里的“笑谈馀”,意味着他们的对话和交流已经结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第二句“清境同疑在玉壶”中的“清境”,指的是诗人与僧人共同欣赏的西湖美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怀念。这里的“同疑在玉壶”,意味着诗人认为他们的相遇就像玉壶中的美酒一样珍贵和难得。

第三句“方作灵山栖小岭,又随苕水出东吴”中的“灵山”,指的是灵隐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僧人后,自己回到了灵隐寺的情景。这里的“小岭”,指的是灵山脚下的小山岭,是诗人隐居修行的地方。

第四句“透须白雪惊衰老,脱手青春入叹吁”中的“须”,指胡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这里的“白雪”,比喻了诗人年轻时的英俊潇洒,而“青春”则指现在的老年时期。通过对比,诗人感叹自己的衰老和时光的无情。

第五句“悬想他年衡岳寺,雨窗相对话西湖”中的“悬想”,表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再见到那位僧人,并在衡岳寺的雨窗下与他一同欣赏西湖美景的愿望。

整首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上表达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友情和期待。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述、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再次相见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