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注释:我也有个亭子在深深的竹林里,我也想回去听秋声。
赏析:此诗写诗人的归隐生活。首二句写诗人所居之环境,以“也有”二字一转,写出了与世无争的闲适之境。第三、四句点出主题:“也思归”。而归去的目的,就是“听秋声”,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注释:我也有个亭子在深深的竹林里,我也想回去听秋声。
赏析:此诗写诗人的归隐生活。首二句写诗人所居之环境,以“也有”二字一转,写出了与世无争的闲适之境。第三、四句点出主题:“也思归”。而归去的目的,就是“听秋声”,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华岳 二华雄关右,三峰插斗杓。 弹冠司寇肃,抵掌巨灵骄。 日月相遮隐,风雷自泬寥。 金神秋执钺,玉女夜吹箫。 帝座钓梯接,天门箭括遥。 船开花十丈,雪挂瀑千条。 客偶谈禽向,予因访偓乔。 苍龙森欲动,白鹤似曾邀。 仙酝留人醉,云衣作蝶飘。 携诗惭谢朓,作雾哂张超。 山鬼投秦璧,村巫忆汉燎。 宁知王景略,弦诵杂渔樵。 华岳,位于山西省晋南,主峰为北岳恒山的第二高峰。这首诗描写了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叔杲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江南杜宇影飘瞥,万里滇蜀啼不绝。- 江南的杜宇鸟(杜鹃)的影子飘忽不定,万里之外的滇蜀(云南和四川)传来阵阵哀鸣。 群鸟相从羽毛折,夜夜三更口流血。- 一群鸟儿相互跟随,它们的羽毛被折断;夜晚三更时分,它们嘴里还流淌着血。 葛衣老子尔何人,十年饱啖松山雪。- 这位老者穿着葛布衣服,你是谁呢?他曾经在松山上饱食过松树的积雪。
《鞠歌行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感慨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诗句中“虫蛇不在井,豺虎不在堂”,意指邪恶之物不再藏身之处,寓意社会风气已逐渐好转;而“欲凭远梦赴乡关,坐叹行吟眠不得”,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返回家乡、投身政治的愿望,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虫蛇不在井,豺虎不在堂:形容社会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清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昭陵怀古》。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大风起九峻”:这句诗描述了风的力量和范围之大。九峻是指九座山峰,这里用来比喻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惨澹昭陵日”:这里的“惨澹”意味着阴沉、凄凉,而“昭陵日”则是指昭陵的太阳。这句话表达了昭陵在战争期间的凄凉景象。 - “黄土閟元宫”:这里的“黄土”指的是黄土高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诗中描述了哥舒翰的英勇事迹以及他的遭遇。 第一句“题哥舒翰纪功碑”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哥舒翰的敬意和赞誉。 第二句“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则进一步描绘了哥舒翰在唐朝时期的重要功绩,他负责边防工作,保卫了唐朝的安全。 第三句“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则是对他英勇气概的赞美,形容他的威猛如同能够支撑西倾的大山,其英名则如同北斗星般闪耀。 第四句“带刀夜夜行
范烈女,生何许? 范氏女儿的出生之地,具体是何处? 乃在嵯峨之南,泾川之浒。 她出生的地方在巍峨山峦的南面,泾河岸边。 天不可移父难忤,曲池水清儿心苦。 天意不可违抗父亲之命,曲池之水清澈而女子内心深感痛苦。 白莲夜深作人语,下有鸳鸯啸匹侣,吁嗟女兮哀千古。 夜晚月光下的白莲仿佛在与人交谈,下面有鸳鸯相互和鸣,真是令人叹息啊!这样的女子值得千古哀叹。 赏析:
汉武望马如望仙,恨无桂馆通祁连。 汗血千载化龙去,至今候马空亭传。 空亭一望连沙草,极目长天但飞鸟。 君不见子卿憔悴少卿愁,英雄尽向盐车老。 译文:汉武帝看到马匹就像看到神仙一样,却因为缺少一个能够通向祁连山脉的桂馆而感到遗憾。这匹马经过千年的变化,变成了一条龙,但是如今这个候马亭已经空无一人了。只有那连绵不断的沙草,无尽的天空中只有飞翔的鸟儿。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名叫子卿的人
诗句释义 1 惊风走急沙,孤台郁突兀。 - 注释: 惊风指猛烈的风,走表示迅速通过,急沙指快速流动的沙,孤台指单独的高台。 - 译文: 猛烈的风迅速经过高耸孤立的台,使这座高台显得突出而壮观。 2. 中有千古意,立马不能发。 - 注释: 中指台内,千古意指长久的历史意义,立马指马上,不能发指无法表达出来。 - 译文: 在台内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意义,但是站在台上却无法传达这种意义。 3.
【注释】 八荒:指四方极远之地。 黄云:指战死疆场的战士,其尸骨埋于黄土之中。 古时:指战国时代。 摧颓:形容战死之人的尸骸被风吹散、倒塌。 生六翮:比喻人有凌云壮志。翮为鸟的翅膀。 赏析: 此诗是《文选》中唯一一首完整的五言诗,全篇共四句,每句七字,音节整齐,节奏鲜明,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首联“倚剑望八荒,不知何故忽悲伤”。诗人手持长剑,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不知为何突然感到悲伤
【注释】 樊氏祠堂联:樊氏家族的祠堂。薄稼圃而不为,宜善会先贤之意:耕种很少的土地,而不要勉强去从事;应该善于领会先贤的意思; 敬鬼神而仍远,当恪尊乃祖所闻:祭祀神明,而又远离他们(指祖先);一定要敬重祖宗的教导。 【赏析】 “薄稼圃而不为”,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很贫穷,但是不去做那种违背道德的事情。‘薄’是迫于生计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示对贫贱处境的不满。 “敬鬼神而仍远”,意思是说:“祭祀鬼神
【诗句释义】 渔父:古代传说中隐居不仕的贤人。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以其浩渺的水面和丰富的水产而闻名。 晚风生:傍晚时分的微风轻轻吹过。 风触湖心一叶横:微风拂过湖面,湖中的树叶被风吹得摇曳不定,如同一片叶子在湖水中漂移。 兰棹稳,草衣轻:渔夫驾着兰花装饰的船桨,穿着轻便的草编衣服,显得轻松自在。 只钓鲈鱼不钓名:渔夫只专注于捕鱼,而不追求名利。 【译文】
【注释】 鼋:俗称“黄鳝”。 龟:一种水生爬行动物。 鼍:又名“四脚鱼”,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 湖洞露鼋头,日出曝鼋背:湖水中露出一只黄鳝的头部,太阳出来时,它把身子晒在了石头上。 龟、鼍或傍石,时时觅同类:乌龟和鳄鱼有时会靠在水中的石头边,不时地寻找其他同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黄鳝生活情景的小诗。首句写清晨阳光照到黄鳝的身上,使它的身躯显得格外突出。第二句写黄鳝晒太阳的情景
这首诗是一首咏画,诗的开头两句“云西老人清且奇,随意点笔自合诗”。意思是说画中的云西老人,其品格高雅、奇特。这位老人在作画时,随心所欲地挥洒笔墨,画出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接下来的句子“高尚不趋车辙迹,新图不让虎头痴。”描绘的是画中人物的高尚品质。他不追求世俗的利益,也不追随他人的足迹,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他的画技也非常高超,以至于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画家的作品。 诗中提到“溪中有人空伫立
寄括苍刘学录 吴景奎诗意赏析与翻译 1. 诗词原文 我昔天台碧海东,识君豪气似元龙。 醉扶太乙青藜杖,啸倚皇华帢帻峰。 桂树小山怀旧隐,桃花流水记遗踪。 思君不见空回首,知在苍云第几重。 2. 注释与解读 - 天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历史而闻名。 - 元龙:三国时期著名将领赵云的字,象征豪迈与不羁。此处用以形容友人的豪迈气概。 - 太乙青藜杖
芦花褥 摇落蒹葭白露霜,冰绡覆护带帱张。 摇落的蒹葭在清晨被白露覆盖,冰绡般的被子盖着衣床(床上用品)。 琼台积雪和烟凝,银浦流云入梦香。 琼台山的积雪与烟雾凝聚,银白色的溪水在梦中飘香。 失纼曾怜衣冷落,吐茵空染酒淋浪。 失去的腰带曾经怜惜衣襟的冷落,吐出的草席上空空如也,只有酒香四溢。 雁声仿佛潇湘夜,起坐俄惊月一床。 听到雁鸣之声如同潇水的夜晚,起身坐起时突然感到月光洒满整个房间
诗句释义 1 东华尘土扑征袍,鞍马驱驰不惮劳。:描述了诗人在前往京城的途中,尘土飞扬,穿着征袍(指朝廷的官服)骑马奔驰,不畏辛苦。 2. 虎豹天关瞻日月,鱼龙入海混风涛。:比喻了进入京城后,如同面对强大的敌人一样,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路途的艰难与不易。 3. 千金台上英游盛,万岁山前王气高。:描绘了皇宫中的繁华景象,以及皇帝的威严和地位。 4. 圣主唐虞臣稷契,颂声端拟汉王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