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仔细辨析选项所表述的意境与原诗在情感上的不同。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内容及表达的情感。首先明确此诗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写尽秋山之美。第一、二句“奇峰倒映青冥立,绝壑高悬白雾开”,诗人通过奇特的笔法,把秋山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奇峰倒映青冥,形容山峰之高峻;青冥指苍穹,形容山峰之雄伟
【注释】 载:驾。鹤:指鹤。烟霏(fēi):云气迷蒙貌。仙家:仙人之家,这里代指隐居之处。竹里鸡声:指隐士在竹林中的打鸣声。 【赏析】 马致远《岳阳楼》诗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首小令,正是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思想境界。 上片前两句是写景,首句点出“放鹤”,次句写“湖上”。鹤与舟,都是作者的物象。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写湖上的景色;然而,“放鹤”二字却透露出诗人的意趣所在
【注释】 1. 竹:指苏东坡的墨竹。 2. 晴梢:即晴天的竹梢,比喻苏东坡的文采。 3. 初放叶可数:形容竹叶刚刚长出,可以数得过来。 4. 新粉:新长出的竹叶。 5. 露未干:露还没有干透。 6. 太似:非常像。 7. 美人:这里指文人雅士。 8. 无俗韵:没有庸俗的韵律。 9. 清风徐洒:清风徐徐地洒向。 10. 碧琅玕:青绿色的玉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墨竹题写的题词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赏析: 1. 城市山林孰是非,幽居能与世尘违 - 释义:城市中的生活和山林中的隐居生活哪个更合适?在隐居生活中,我能远离尘世的纷扰。 - 注释:城市的喧嚣与山林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比较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城市与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深思熟虑,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函关紫气青牛到,辽海秋风白鹤归 -
诗句注释: - 数载飘蓬事已非,荆关咫尺世情违。 - 寒云时向青山抹,野艇遥从白社归。 - 几处夕阳人共语,一村流水鹭边飞。 - 知君紫府归来后,闲把丹青玩翠微。 翻译: - 经过多年的漂泊,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距离家乡只有咫尺之遥,但世俗之情却与我渐行渐远。 - 有时冷云会轻轻地涂抹着青山,而我的野艇则缓缓地从白社(一个地名)归来。 - 在几个地方,夕阳下人们聚在一起交谈,而在一个小村庄
荆浩秋山问奇图 霜降时节,树林的边缘,万壑幽深。 白云红叶飘入溪流,景色宜人。 译文: 霜降时节,树林的边缘,万壑幽深。 清晨时分,还有寻真访古的人前来,共赴山亭欣赏秋天的美。 注释: 1. 霜落林端:霜降,指秋季的霜降,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至24日,此时气温下降,天气逐渐变冷,植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林端,指树木的根部,即树木的底部。 2. 万壑幽深:万壑,形容山谷众多,深邃;幽深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把握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分析。“右丞已往六百载”,右丞即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翰藻神工”句意谓王维的诗才高超,如同神工鬼斧一般;“千嶂远横秋色里”句意是说群山连绵,远远横在秋天的景色中
卢鸿嵩山草堂图 卢鸿仙去五百载,一段高风未可攀。 忽睹草堂清绝处,分明几案有嵩山。 译文注释: 卢鸿:人名,唐代诗人,号玉溪子。 嵩山:在河南省洛阳市登封县北,为五岳之一。 赏析: 《题卢鸿嵩山草堂》是唐代诗人卢鸿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卢鸿的草堂,来表达对卢鸿的景仰之情。诗中的“嵩山”指的是作者心中的高尚志趣和追求
叔明松壑秋云图 万壑潆回磴道长,崇冈交互转苍苍。 疏松过雨虚阑净,古木回风曲岸凉。 村舍几家门半启,渔梁何处水流香。 扁舟凝望云千顷,不觉西林下夕阳。 注释: - 万壑潆回:形容山势起伏连绵,曲折蜿蜒。 - 磴道长:指山路弯曲而漫长。 - 崇冈交互:形容山势高峻,层次分明。 - 疏松过雨:指松树在雨水中显得更加稀疏。 - 古木回风:描述古树在风中摇曳的景象。 - 村舍几家:指村庄中的几户人家。
洞庭湖的山色几重,最缥缈的是第一高峰。 我曾经攀登到昆仑峰,具区水烟和鸿蒙混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