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读懂题目所给内容,理解诗意,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辞家”指告别家乡,“计日逢初度”意为按日计算日子到初七,“初七为人的生日”,即初度生日。“迟日暄风在帝京”意思是说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吹着热风从京城里吹出来,说明诗人刚过完生日。“晓起慈亲望天北”,早晨起床的时候,看到母亲在天边盼望,这两句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云锦溪棹歌五首 元代诗人揭开傒斯描绘秋日景色 1. 云锦溪中云锦鲜,好在高秋八月天。 - 诗句描述了云锦溪边美丽的景色,其中“云锦”形容了溪水如锦绣般美丽,而“高秋八月天”则指秋季的晴朗天气,是游览的好时节。 2. 西蜀锦江那得似,西湖绿水更须怜。 - 这两句诗通过比较来强调西蜀锦江的美丽与西湖的绿水之胜,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诗人揭傒斯所作,以云锦溪为背景
【注释】 才过:刚刚经过。浮石:即浮山,今四川眉山县东南,为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界山。蓝溪:古水名,源出浮山,流至青神县入岷江。青山:指浮山。高复低:形容山峦起伏,高低不一。寻源:寻找源头的意思。华山西:指华严山。华严山在四川彭县西北,岷江上游,是岷江的发源地之一。 【赏析】 这是五首咏叹蓝溪风景的小诗。 第一首写浮山上的景色和感受。“才过浮石是蓝溪”,点明自己刚从浮山游赏归来。“才过”二字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 注释: 幽深的灌木丛不足一尺高,这在空旷山谷中却芬芳四溢。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兰花的高洁和孤傲。尽管生长环境贫瘠,但它依然能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象征着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自身的高洁品质。 2.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注释: 一条小径覆盖着寒冷的白云色彩,整个树林弥漫着秋天的露水香气。 - 赏析: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女儿浦前湖水的流动和过湖舟的经过,以及湖中日日多风浪,湖边人人还白头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女儿浦前湖水的美丽与变化,以及人们对此的感慨。通过对比湖中和湖边的景色,作者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的“白头”一词,暗示了人们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解析】 本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客居成都时的感慨之情。全诗共八句,首联点明地点和环境;颔联描写景色并抒发情感;颈联写所到之处景物,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以仲容兄弟比之相映,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流露出对故土、亲人的眷恋。 【答案】 ①过族侄:指经过族中侄辈的住处。②云山:山势高耸入云,这里借指家乡的山峦。③草堂:杜甫在成都建有草堂,这是说经过那里。④池水:即沧浪之水
注释: 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 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 译文: 天寒关塞遥远,水落洲渚宽广辽阔。 已经追随夕阳低垂,最后消失在黄芦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描绘的是在潇湘地区,诗人在寒气逼人、关塞遥远的天寒时节,看到一幅王山仲收藏的潇湘八景图卷,便情不自禁地挥笔写来。 首联“天寒关塞远”一句,点出了时间是冬天,地点是天寒关塞。天寒关塞,指的是边塞之地,这里指湖南一带的边远地区
注释: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蕙草在幽深的山谷中开放,只有在重重叠叠的山岩上才能看到。不是因为有采樵的人,那些兰花和蕙草才被外人知晓。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深谷中兰花、蕙草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深谷暖云飞,重岩花发时”通过描绘深谷中的温暖气候和盛开的花朵,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暖云”、“发”等词语,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后两句“非因采樵者
注释:明月从天边升起,洒满了中园。邻家的人家还在熟睡,没有醒来。我不觉得风露寒冷,反而看到树荫已经圆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夜美景的诗。首句写月光普照中园,次句写邻家人家还未入睡,三句写自己不觉得寒冷,而是看到树荫已经圆了,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天空清澈明亮,月光越来越近。夜晚已久,月亮即将远去。墙东有两棵白杨树,秋声隔着窗户满地都是。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友人的情景。前两句通过写天清照、夜久等细节,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后两句则是直接描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