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注释: 1. 园林风物喜秋晴,水槛山廊贮远清。 译文:园林中的景物在秋天的晴朗天气下显得格外喜悦,水槛和山廊都能贮存远处的清新空气。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秋天晴朗的天气,以及园林中的美好景色。"园林风物喜秋晴",说明作者对于秋天的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水槛山廊贮远清",则描绘了水槛和山廊的特点,它们能够贮存远处的清新空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诗思不因多病减,道心应以得闲生。 译文
悬车束马,在道路边来回徘徊。 倒峡崩崖,发出震天雷鸣。 为何奔波险路,不如振奋精神。 篱笆边的菊花已老,溪边的烟寒中只有一杯清酒。 抱瓮灌田的农夫,没有机谋可以猜疑
《元夕雨邀里中诸君小饮檀园灯下次伯氏韵》是明代诗人徐渭在元夕夜邀请友人相聚的一首诗,全诗共五言。 诗句释义: 1. 花边楼阁月边廊: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洒落在楼阁、庭院中,形成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2. 更爱繁灯照夜光:表达了诗人对灯光的喜爱,繁灯在夜晚照亮了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3. 雨气无端先客到:形容雨水的气息突然到来,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 4. 檐声应为和歌长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赞美谢明府的清廉和才能,以及对他的离别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三年清节照冰霜,百里讴吟彻帝傍。 三年:三年时间;清节:廉洁的节操;照冰霜:比喻其廉洁如同冰雪一般纯洁; 百里讴吟:指百姓对谢明府的歌颂和赞美;彻帝傍:直达皇帝身旁。 治绩自应推第一,圣朝不次待循良。 治绩:政绩;推第一:排在首位;圣朝:皇帝所统治的时代;不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他一生爱国,却报国无门,晚年隐居山阴镜湖之滨,过着田园生活。此诗为他在镜湖边与友人相聚饮酒时所作。 索笑檐梅日几巡,良辰乐事肯辞频。 索笑檐梅,即指索居檐下梅花,这里借指自己的境遇。日几巡,即一天多次,多次的意思。良辰乐事,即美好的日子和快乐的事情。肯辞频,即愿意频繁。 灯宵自是难兼月,酒伴何须更觅人。 灯宵,即夜晚的灯光,也指白天。自是,就是自然如此。难兼月
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一 探索自然与内心之和谐 1. 诗作原文展示 2. 译文对照解析 3. 关键词注释解读 4. 赏析与感悟 5. 相关人物背景介绍 6. 结语:诗歌的永恒价值与现代启示 李流芳《和憨山师菩提庵八咏其一》原文 平野垂四周,陡然横一丘。 菩提无种子,莫向去来求。 译文对照解析 在广阔无垠的平原上,四周被低垂的群山环绕,突然之间,一片孤立的丘陵突兀地出现在眼前
【注释】 木落:树叶凋零。秋气多:秋天的气息浓烈。风高:风势高。水痕卷:水面因风而波涛起伏。 人径:人行走的道路。疑:怀疑,好像。有无:存在与否。 山容:山的容貌。自深浅:自己深浅不一。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自然风光画卷,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木落秋气多”,描写了秋季的景象。诗人在秋天里感受到了浓厚的气息,这不仅仅是因为秋风的吹拂,更因为有落叶的飘零。这种秋气
【注释】 题画其二:山色青翠,水色清澈。湖光映照在亭上,如白日欲来。 虚亭正潇洒,一棹拨烟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山水名胜时即景生情而作。诗的开头两句写山、水之色,以青和白两色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明丽。“青”字用得极为传神:“青不已”,“青”不仅指青翠的山色,也暗示着青山的永恒。“白欲来”,则是指湖水澄碧欲流,给人以无限美感。这两句诗,既写眼前之景
【注释】夜半:深夜。法相:佛经中对佛的尊称,这里指作者自己。吴伯霖:字伯霖,号法相(1684年—1723年),安徽歙县人。清康熙时进士。工诗文,尤善画。有《法相诗集》等。题画:为所画景物题写诗作。 【译文】: 半夜时分,我听见溪边的阁子传来潺潺的水声,却不知风雨已经停歇。 我起身走到窗户前,只见天色渐渐亮起来,朦胧间隐约可见月亮升起。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夜半”二字点明时间是在深夜
岁暮不可留,送子山城下。 注释:岁末时节难以留住,送你到山城脚下。 别意如寒泉,哀声咽难写。 注释:分别的情意像冷清泉水一样,悲伤的声音难以表达。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宋比玉所画的《秋江渔父图》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江渔父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