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诗句原文: 一湾漾清浅,千叶竞纷敷。 试问宝池内,花开得似无。 注释解释: - “一湾漾清浅”:形容水面平静,清澈见底。 - “千叶竞纷敷”:形容花瓣繁多、繁盛。 - “宝池内”:这里比喻花蕊所在之处如同一个珍宝般的水池。 - “花开得似无”:形容花朵盛开到极点,美得几乎像是不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向往。首句“一湾漾清浅”
【注释】: 1)将别西湖诸君:将要离别在西湖的诸位友人。 2)夜雨小饮清晖阁:在夜晚的细雨中,到清晖阁饮酒小憩。 3)为方回画扇口占:为友人方回画扇子时即兴吟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告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刻的复杂心理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首句“将别西湖诸君”,直接点明了主题,表明即将离别在西湖的诸位友人。接下来,诗人以“夜雨小饮清晖阁”为题
诗句释义: 海中的沤生,生灭与大海中的水波相互映照。 这是一座佛塔,因为有着裂缝和缝隙。 译文: 大海中的水泡,随着水的流动而产生,又随着水的退去而消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塔。佛塔因为有缝隙和裂缝,所以它既是坚固的,又显得脆弱。这种特点,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人生既有坚韧不拔的一面,又有脆弱易受伤害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会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又要有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
【释义】:虽然自己没有修筑城池的功劳,但依然能坚如磐石的屹立不动。 我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是因为有了佛性理的真实存在。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坚定信念的决心,以及他对于佛性理的深信不疑。首句“虽无版筑功”,以“版筑”为喻,说明自己并没有修筑城池的功劳,但是凭借自己的坚定信念,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动。次句“屹然坚可凭”,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坚定信念。末句“兹有真如理”
注释:这千百颗星星,一颗颗都说阿弥陀佛。为什么还要辛苦采撷,百八手中拿着它们。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禅宗僧人对星星的感悟:星星虽然繁多,但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发光发亮,无需再进行采摘。同时,也寓意了修行者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修行,不要被外物所扰
【注释】 古松:松树。罗汉:佛教名词,指修行得道者(佛的弟子),因受戒时须披剃去须发而称“和尚”。这里指古松。小乘禅:小乘教派所传修的禅定法门。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古松之作。作者在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古松加以赞美,并借古松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和态度。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长。 前两句写古松之形,后两句写古松之神。诗人用笔简洁生动,一气呵成,将古松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使其人格化
乞食未足耻,折腰真可怜。 若止爱一醉,还应恋秫田。 诗句注释及其赏析 1. 乞食未足耻:描述诗人为了生计而乞讨,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不光彩,但诗人却认为这是不足为耻的。 2. 折腰真可怜:这里的“折腰”指的是弯腰行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行为,象征着对他人的尊重。但诗人在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因为贫困而不得不屈身于人,这种无奈和可怜让诗人感到十分心疼。 3. 若止爱一醉,还应恋秫田
【注释】 桃花:指桃花源。流水:指流水乡,即桃花源。“一往”:永远。“隔春”:隔绝了春天。“重问津”:再问渡口。 【赏析】 《桃花与流水》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此诗以桃花与流水起兴,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自然、远离世俗的向往之情。全诗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诗人在桃花源中找到了避世隐居的理想境界,并以此为依托,抒发了他渴望过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情怀
注释:有情感的人有生死,生死常常使人憎恶喜爱。 用一斗水也能施舍,佛法无边无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中慈悲为怀的教义。首句“有情有生死”,表明人的情感与生死是密切相关的,生死是人们无法避免的命运。第二句“生死长憎爱”,说明在生死中,人们常常受到情感的牵绊,无法超脱。第三句“斗水亦区区”,表达了即使是一斗水,也足以施舍,体现了佛教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思想。第四句“施以法无碍”
注释:如今的人不如古人聪明,就像墙上的画像一样。如果说那真正的大士真的来了,那距离也很远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古代智者的一种赞美,通过对比现代人和古人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智慧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若云真大士,去之乃千里”也表达了一种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他们虽然远离我们的世界,但是他们的智慧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