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映钤
【注释】 丁巳年冬:农历丁巳年,指公元1173年。冬:冬季,这里指冬季。即事:因时事而有所感。有感:有所感触。 频年:连年。海上:指朝廷。欃枪:彗星,一种长形的天体。 厝火:把火放在某处。争说:争论着说。太平:天下安定。 独倚:独自依靠。赞皇:赞皇县,今河北正定附近。娴远略:精通深谋远略。 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曾主持变法。误苍生:使百姓受到损害。
【注释】 丁巳年:指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诗人因避宦官黄枢的迫害,改名李询,离开长安南归。 赍弼:即李绅。曾传协帝廷:意谓当年李绅与皇帝有密旨往来,协助处理朝政。 天留:上天留置。南粤:指今广东一带,当时是安南都护府治所。作藩屏:作地方官辅佐朝廷。 能如公意:意谓你能像李绅一样,才能高超。材原少:才能不高,缺少才干。 独恃神怜:意谓你只能依仗神灵的怜悯。 铃阁森严:指皇宫警卫森严。夸静镇
频年海上指欃枪,厝火还争说太平。 独倚赞皇娴远略,岂知安石误苍生。 拜章但乞神灵护,折屐谁驱草木兵。 一舸仓黄浮海去,奇谋至竟未分明
沈映钤是清代的诗人,字辅之,号退庵,钱塘人。 沈映钤在道光时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担任了韶州知府一职。他的诗歌创作主要收录在他的《剩稿》中。他的诗作多涉及时局动荡和政治决策失误的忧虑,如《丁巳年冬即事有感(其一)》和《丁巳年冬即事有感(其二)》。这两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动荡时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沈映钤是清代的诗人,字辅之,号退庵,钱塘人。 沈映钤在道光时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担任了韶州知府一职。他的诗歌创作主要收录在他的《剩稿》中。他的诗作多涉及时局动荡和政治决策失误的忧虑,如《丁巳年冬即事有感(其一)》和《丁巳年冬即事有感(其二)》。这两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动荡时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