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弼曾传协帝廷,天留南粤作藩屏。
能如公意材原少,独恃神怜梦不醒。
铃阁森严夸静镇,楼船拘系叹伶仃。
尚余宏济艰难意,未报中台陨相星。

【注释】

丁巳年:指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诗人因避宦官黄枢的迫害,改名李询,离开长安南归。

赍弼:即李绅。曾传协帝廷:意谓当年李绅与皇帝有密旨往来,协助处理朝政。

天留:上天留置。南粤:指今广东一带,当时是安南都护府治所。作藩屏:作地方官辅佐朝廷。

能如公意:意谓你能像李绅一样,才能高超。材原少:才能不高,缺少才干。

独恃神怜:意谓你只能依仗神灵的怜悯。

铃阁森严:指皇宫警卫森严。夸静镇:夸赞京城的宁静安定。

楼船拘系:意谓你被囚禁在船上,不能自由行动。叹伶仃:感叹漂泊无定。

宏济艰难意:表示愿意为国分忧解难。

未报中台陨相星:意谓未能报答皇上的厚恩。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南迁途中的遭遇来抒发感慨。首联点明题旨,慨然自许;颔联写己之不足;颈联写时局动荡;尾联表露心迹。全诗以“感”字贯穿始终,感情沉郁顿挫,意境苍凉悲壮。

此诗开头两句说诗人因避宦敌而南迁,途经岭南,怀念起当年与皇帝密谋匡辅朝政、辅助天子的情景。“天留南粤作藩屏”,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够继续为国的庆幸之感。但紧接着的一句“能如公意材原少”,又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不满情绪。“材原少”三字,表明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独恃神怜梦不醒”,这一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他虽然寄希望于神灵的庇护,但是这种幻想并不能给他带来安慰和力量,反而使他感到更加孤独无助。

接下来两句诗,则直接写到诗人的遭遇,以及他对时局的看法。“铃阁森严夸静镇”,描绘出京城警卫森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表达出对京城安全的关切之情。“楼船拘系叹伶仃”,则是诗人亲身经历的遭遇。他乘坐的船只被扣押,只能在海上漂泊不定,这无疑增加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愿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以报答国家的厚恩。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实现这一愿望,这也使得他感到十分遗憾和痛苦。

这首诗主要通过诗人南迁途中的遭遇,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胸怀,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