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牵丝嫌干断,求藕恨泥深 风吹菡萏折,那得见莲心。 注释: - 牵丝:比喻女子的纤纤细手。 - 嫌:不满意,不喜欢。 - 干:这里指干燥的丝线。 - 断:断裂。 - 求藕:寻找藕。 - 恨泥深:因为泥土太厚而感到遗憾。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那得见莲心:如何能够看到莲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深人静时,对于与爱人分离的无奈和悲伤。她羡慕那些能够相互依偎、共享美好时光的情侣们
乱却曲中心,只为音徽误。 郎来续旧弦,知移何雁柱。 注释: 1. 乱却曲中心:指琴声杂乱,失去了原来的旋律和中心。 2. 只为音徽误:只是因为弹奏时的琴徽(调音器)出了问题。 3. 郎来续旧弦:指有人(可能是男子)来续上已经断掉的琴弦。 4. 知移何雁柱:指的是不知道被移动了哪根像雁形的琴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弹琴人因为琴弦断裂或音徽出现问题而烦恼的心情
子夜歌 其四 锦帐覆雕床,银钩宛相向。 何时得见郎,钩起合欢帐。 注释: - 锦: 形容床上的被子或床单非常华丽、精致。 - 帐: 指床或帐篷。 - 雕: 雕刻,这里可能指的是床上的装饰品。 - 床:古代的一种家具,供人睡觉和休息的地方。 - 宛: 好像,仿佛。 - 相向: 相互面对,这里表示两个物体或事物相互对齐或对称。 - 何时: 什么时候。 - 郎: 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 合欢帐
注释: 采桑养蚕,春茧稀疏,蚕儿吃不饱。一茧裹着欢衣,与欢的棉絮太少。 赏析: 《子夜歌》是南朝乐府民歌,属于吴声歌曲,多写妇女生活和情感,以委婉缠绵、清新秀丽、富于情韵为特征。此诗通过描写采桑女的生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以及对于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首句“采桑饲春茧”,描绘了采桑女在春天里辛勤劳作的场景。春茧稀疏,蚕儿吃不饱,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
【注释】 骏马:指良马。千金:形容贵重,此处指价值很高。 鞍:马背上的座位。障泥:马鞯。 玉楼:指宫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名少年对边塞生活一无所知,却天天在皇宫里骑着骏马嘶叫的情景。通过对比少年和边塞战士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稳定的珍视
【注释】 (1)兰舟容与:形容船行缓慢,悠闲自得的样子。 (2)步摇:古时妇女的一种头饰,摇动时会发出声响。 (3)双鸳鸯:指水中的鸳鸯鸟。 (4)罗裙带湿 生浓香:指女子的裙角上沾满了水珠,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 (5)坐中流:坐在船中。 (6)奏龙笛:指吹响龙笛。龙笛,一种形状像龙的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采莲女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的美丽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
【注释】 匣中铜:指剑。 翳(yì):遮蔽,掩蔽。尘土:比喻世事变迁,人事不存。 箧(qiè)中丝:指丝线。 缫(sāo):古代一种抽丝的方法。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无法自持。 【赏析】 此诗为《怨歌行》中的第二首,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的前四句以“铜”和“丝”为象,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后四句则用比喻手法,将镜与丝并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悲叹。整体来看
【注释】 罗衣:指女子的衣裙。半褪:部分脱落。飘金缕:指衣裙上金色绣花的流苏。约束:系缚。纤腰:柔软纤细的腰身。五杂组:用五种彩色丝线制成的细腰带,用以束腰。洛浦:洛阳附近的河浦或水滨之地,即今洛阳附近一带,相传为洛神(传说中溺于洛水的美人)所化之处。心踟蹰:心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交甫:即宓羲,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洛神相爱,但被其妻阻止。踟蹰:徘徊,犹豫不决。 【赏析】
【赏析】 《白马篇》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精神风貌。诗人以白马、黄金羁勒为象征,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壮烈事迹。诗歌语言质朴,意境开阔。 【译文】 谁家游子,为了报效国家,甘愿捐躯沙场,奔赴朔方战场。 骑着白马,马鞍上挂着金色的缰绳,奔驰在去往北方的道路上。 战士戴上头盔,金光闪闪,宝剑发出耀眼的光芒。 良弓高挂在箭袋上
注释: 朝云: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 阳台:传说中夫妻相会的地方,在今湖北襄阳西南。 晻暧迷茫:天色昏暗模糊的样子。 绮帐:精美的丝织品做的帐子。 襄王:楚怀王的名字。 劳相望:形容思念之情极深,彼此相见遥遥无期。 湘水绿,湘山青:湘江两岸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清平调·其一》。此诗通过描写仙女朝云与襄王的幽会情景,来歌咏他们真挚动人的爱情。全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