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冶游子,捐躯事戎行。
白马黄金羁,驱驰赴朔方。
兜鍪既焜耀,宝剑生光芒。
良弓悬韎韐,激矢藏缥囊。
仰天射凫雁,俯身射豺狼。
膂力已绝世,捷黠谁能当。
边风方惨冽,壮士临风僵。
跃马入重围,生擒左贤王。
丈夫思报国,安肯思故乡。
裹尸诚所愿,毋然悲死伤。
【赏析】
《白马篇》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精神风貌。诗人以白马、黄金羁勒为象征,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壮烈事迹。诗歌语言质朴,意境开阔。
【译文】
谁家游子,为了报效国家,甘愿捐躯沙场,奔赴朔方战场。
骑着白马,马鞍上挂着金色的缰绳,奔驰在去往北方的道路上。
战士戴上头盔,金光闪闪,宝剑发出耀眼的光芒。
良弓高挂在箭袋上,射出的箭矢带着缥缈的青烟。
战士们仰天射向空中的飞鸟和大雁,俯身射击身边的豺狼猛兽。
他们的力气已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谁能与他们相比呢?
边疆的天气十分寒冷,但战士们依然屹立在风中。
跃马闯入敌人的重围,生擒了左贤王。
有志于报国的男儿,怎么会思念故乡呢?
裹尸还乡,那是死者的愿望,我决不会那样悲愁伤恸。
【注释】
- 冶游子:指从军作战的年轻男子。
- 捐躯事戎行:即“捐躯事戎”,意谓为国家献身。
- 白马:这里用来形容战马的颜色。
- 黄金羁:指马具装饰华丽的辔头。
- 兜鍪(móu):头盔。
- 焜耀:光彩夺目。
- 宝剑:指剑。
- 韎韐(bó bì):古代系马的用具。
- 激矢:箭矢被拉得笔直。
- 藏缥囊:箭筒。
- 凫雁:野鸭鹅类水鸟。
- 豺狼:山野中的猛兽。
- 膂力:体力,力量。
- 捷黠(xiá):灵活狡猾。
- 死伤:死亡,受伤。
- 边风:边境之风,指严寒的北风。
- 壮士:勇武之士。
- 生擒:活捉。
- 左贤王:古时匈奴首领的尊号,这里指敌军将领。
- 丈夫:这里泛指英雄豪杰。
- 报国:为国家效力、效劳。
- 安肯:怎么敢。
- 裹尸还乡:指军人牺牲后,家人将他的尸骨运回家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军战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壮丽画卷。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形象,展现出了战士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战士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呼吁和平,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刻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