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舟当薄暮,古寺报昏钟。
茅店斜临水,柴门半倚松。
云萝催暝色,霜叶老秋容。
片月飞清影,寒山翠几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情感等。“停舟当薄暮,古寺报昏钟”,停舟在傍晚的暮色中,古寺传来了报时的暮钟声。诗人停舟于暮色苍茫之中,耳边响起古寺报时的钟声,这情景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茅店斜临水,柴门半倚松。”茅店傍水而建,半倚着松树。茅舍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一棵大树。“茅店”为旅人提供了住宿的地方,“柴门”为旅人提供了方便。
【答案】
示例:停(停下) 舟(船) 当(面对) 薄暮(傍晚) , 古(古老的) 寺(寺庙) 报(报告) 昏钟(黄昏的钟声) 。
茅店(茅草屋的小店) 斜(倾斜) 临水(靠水), 柴门(用木头做的门) 半倚(斜靠着) 松(松树) 。(“半”字写出了山势高峻,小屋依山傍水,显得十分清静幽雅。)
赏析:此诗写山行所见所感,以写景为主。首句写诗人在樵川道中停舟时的情景,点出时间已到傍晚;次句则描绘古寺传来的钟声,使人产生一种孤寂凄清的感觉;三、四句写诗人停舟处的茅店和柴门,突出了环境的清静与幽雅;最后两句写诗人所见的山中的云萝、霜叶和月光,表现了诗人的所见所感。
译文:
停舟时正好看到天色已晚,古老的寺庙里传出了黄昏的钟声。
茅草房的小店傍水而建,柴木制成的门户半倚着松树。
天空中飘浮着云彩催促着夜色来临,树上挂着的霜叶也似乎衰老了秋天的景色。
一轮明亮的月亮飞向远方,照亮了山峰上的青翠树木。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山行途中的所见所闻。首联先写泊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出整个行程的大概情况;颔联写古寺,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颈联写茅店、柴门,营造一个清幽的意境;尾联写所见的云萝、霜叶、月色、山色,表现出诗人的所见所感。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