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注释】 客中除夕:在旅途中过年(除夕夜)。客路:旅途。凄凉:寂寞。倍忆家:更加怀念家乡。钟声:指除夕的报更声,也暗喻旧年的结束。断送:毁掉。 【赏析】 《客中除夕闻钟》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这是作者客居他乡,除夕之夜,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而写下的诗篇。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辛酸,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客路当除夕”即点题,表明了作者的游子身份
注释: 逢侠者 —— 遇见了侠客。 了不知名姓 —— 不知道他的姓名。 偶遇长安市 —— 偶然在繁华的京城街头遇到。 片语忽相投——一句话突然引起了共鸣。 欢然结生死——高兴地结交生死之交。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主人公与一位侠客偶然相遇并成为知心朋友的情景。诗中通过“了不知名姓”、“偶遇长安市”等描绘出了一幅热闹而繁华的都市画面,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片语忽相投,欢然结生死
江上再送汝高 相送江楼暮,风烟黯自愁。 君行是得意,不敢泪双流。 注释与赏析: 1. 相送江楼暮 - 描述在黄昏时分,诗人在江边的楼上目送友人离去的情景。 2. 风烟黯自愁 - 表达诗人因别离而感到的悲伤和孤独,暗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3. 君行是得意 - 指出朋友此行可能充满喜悦或成功,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4. 不敢泪双流 - 表示诗人虽然内心充满悲伤,但为了不让友人担心
注释: 1. 寒窗一夜雨,山色几重青。 译文: 寒夜中的窗户被一场大雨淋湿,山的颜色呈现出层层的青翠。 2. 会得静中意,焚香看道经。 译文: 在这样的宁静中找到了自己的心意,点燃香火,专心致志地阅读《道德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雨夜静读的诗。首句写夜雨打在窗上,第二句写窗外的山景。第三句写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第四句写自己在静谧的环境中阅读《道德经》
寄王震甫 三年巴蜀客,万里故人心。 若比瞿塘水,思君应更深。 注释: - 《寄王震甫》是明代诗人徐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 “三年”指诗人在巴蜀(今四川一带)居住了三年的时间,“万里”则表达了诗人与故乡相隔遥远的距离感。 - “若比”比喻,“瞿塘水”指的是瞿塘峡的水,以其险峻而著名。 - “思君”表示思念王震甫。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
【注释】: 1. 暝色:傍晚天色。 2. 沉:消失、没入。 3. 孤屿:孤立的岛屿。 4. 残云:未散尽的云彩。冷:凄凉。钓艭:钓鱼用的竹筒。 5. 长笛:横吹的管乐器,音调高亢哀怨。 6. 秋意:秋天的气息。满空江:笼罩着天空和江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晚霞满天、江边独行的画面,诗人在江边独自行走,看到夕阳渐渐西下,天空中只剩下几片残云。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长笛声
【注释】 作客:在异乡居住。依人:依赖别人。去住难:指行踪不定,到处漂泊。春光:春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王玉生时所写。诗人用“春光无限好”来反衬自己的“空向异乡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富有感染力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芝山寺: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唐代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瀚公:僧人名。知何处:不知何处是故乡。他山度岁华:度过除夕之夜。空门:指佛教。无去住:没有去留。有佛即为家:意思是说只要有佛教存在,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家。 【赏析】 《除夜芝山寺访瀚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首诗是他在除夕之夜到芝山寺拜访一位和尚时所写的。全诗语言朴实平易,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超然和内心的宁静
【注释】除夕:旧时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客中除夕闻钟:在异乡过除夕,听到钟声。为客他乡暮:在外做客到夜晚。钟声出晓云:指钟声从天边传来。可怜今岁里:可惜今年里没有亲人。只此一回闻:只有这一次能听见。 译文:在异乡过除夕,听到钟声从天边传来,真是可惜啊,今年里没有亲人了,只有这一次能听见。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异乡过除夕时所感而作。诗人因公务远游,远离家乡,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的钟声在异乡响起
【注释】 返照:日落时,余光映照。 有馀景:指夕阳的余辉。 情:意,情感。 孤雁:失群的鸿雁。 处处:到处。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傍晚的景象。诗以“返照”、“西风”点明时间;“无限”突出了作者的感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物与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诗中没有浓墨重彩地描绘景物,而是抓住最能传神的细节,用朴素而形象的语言,把秋天傍晚景色写得清新自然,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