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
【注释】 西来:指来自西方。白水:指白色的水,这里指池中的水。南池:指池名。走马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为唐代著名风景区。桥底:指桥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描写了诗人在游赏时所见的美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开头两句“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暮时”,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从西面走来,只见池中水满,夕阳西下,景色优美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
注释: 谷雨十六日,已经过了谷雨节气,可是牡丹花却还开着浅浅的红色花朵。 曾不争先及开早,曾不急于争先恐后开花。 能陪芍药倒熏风,能够和芍药一起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牡丹花比作人,以芍药花比作物,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牡丹和芍药的不同特点。 首句写时间,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谷雨前后,春雨连绵,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牡丹在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绽放。
【注释】 题赵伯驹团扇月宫图册 清凉境界火云藏,但觉仙家日更长。 千岁寿松谁宴坐,星君午夜吐光芒。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两句写画中景:在清凉的月宫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把整个天空都映红了,使人感觉好像太阳比天上人间的时间还要长些。后两句写图中人:那棵千年不老的松树谁人能在上面盘膝坐下呢?只有星君(即玉帝)在午夜时分吐出了耀眼的光芒。此诗以画喻情,借“团扇”比喻自己清高绝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出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虚堂燕坐悄无言,欲断残香冷自烟”,此句中“悄”是静默的意思;“欲断”“自”都是形容香气袅袅、缭绕上升的情态。“悄无言”三字,既点出了诗人的心境,又渲染了环境的幽清。 “秋色满山林桂静,一轮霜月泻寒泉”一句中“桂”指桂花,是秋天特有的景物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马远。 逐句释义与分析: 1. 桃李无言春告归,落红如海乱莺啼。 - “桃李”在这里可能指春天的景象或象征青春和生命力,而“无言”则表达了一种静谧、内敛的美。春天的离去,如同桃花和李花无声地告知了人们;随后,“落红如海”形容了落花之多,仿佛红色的海洋一般,给人一种壮阔而沉痛的感觉。 - “乱莺啼”描绘了黄莺在四处乱飞,它们在春天中忙碌,但同时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2.
【注释】 蜡梅:即“腊梅”,一种冬季开花的灌木植物,花白色。 婀娜:形容女子体态柔美。 翠屏:绿色的屏风。 【赏析】 此诗为题画册中咏画之诗,描绘了一幅寒霜中的蜡梅图画。首联写蜡梅的形神兼备;颔联写画堂中的蜡梅;颈联写蜡梅的倩影;尾联写蜡梅的幽深。全诗形象优美,语言清丽
【注释】: 崇恩显义院:崇恩,即尊崇恩泽;显义,即彰显正义。指帝王对功臣的封赏和赏赐。 海神来过隐风回:海神,指海中的神灵。来过,是说海神来到过这里(隐风回),隐风回,指隐风山。 浪打天门石壁开:浪打,指海浪拍打;天门,指天门关。石壁开,指的是石头上的缝隙裂开了。 浙江八月何如此:浙江,指钱塘江;八月,是指农历的八月;何如此,意思是怎么能够比得上。 清似连山喷雪来:清似,像;连山,即连绵不断的山
注释: 1. 月午江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注释:在满月的晚上,江面空无一人,桂花纷纷落下。华阳山的道士穿着薄如蝉翼的云衣。 2. 石坛香散步虚声,杉露清泠滴栖鹤。 注释:石坛上的桂花散发出阵阵香味,随风飘散的声音似乎虚无缥缈。杉树的露水清澈泠泠地从树叶上滴落下来,落在栖息的白鹤身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相结合
这首诗的作者马远,是南宋的著名画家。他的画作以山水著称,风格独特,画面构图严谨,笔法细腻,色彩鲜明,线条流畅,被誉为“马一角”。这首诗就是他在画中题的一首词。 我们来看第一句:“不祷自安缘寿骨”。这是在说,他之所以能够无忧无虑,是因为他有一颗长寿的骨头。这里的“祷”是指祈祷,而“不祷”则表示不需要祈祷,因为已经有了足够的寿命。 第二句:“人间难得是清名”。这是说,在这个世界上
题画册花草四首蜡梅 香蜜裁葩分外工,疏枝几点缀雏蜂。 娇黄染就宫妆样,香暖尤宜爱日烘。 注释:用香蜜(蜂蜜)来裁剪花朵,非常精巧,稀疏的树枝上点缀着几只小蜜蜂。娇黄色的花瓣染成宫廷妆容的样子,香气浓郁,尤其适合在阳光温暖的时候欣赏。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蜡梅的美丽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蜡梅的花朵形容得栩栩如生,仿佛是精心裁剪出来的一般;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