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孙
【注释】 黄河五堤咏·月堤:指《水经注》所引《洛神赋》,描写洛神与曹植幽会的故事,其中洛神在月夜乘船游于河中,因感曹操之恩情而作的诗。 夹堤(两堤之间)与缕堤(堤间小路):指洛神的游踪。直趋无支蔓:指洛神的去向是径直向远方而去。 善因依:善缘因由,指洛神与曹植相遇的机缘。一曲作铜堰:一弯新月像铁一样坚硬,把湘江两岸隔开。作铜堰,指月色如铜。湘妃怨: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追至洞庭湖
黄河五堤咏·格堤 谁赍千金璧,怒蛟挟船走。 奔䭿两堤间,疑听飓风吼。 移来夸娥山,早塞瞿塘口。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李衍孙的《黄河五堤咏·格堤》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河五堤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在这首诗中,“谁赍千金璧”指的是黄河中的珍宝,象征着大自然的珍贵和美丽。“怒蛟挟船走”描绘了洪水的力量之大,仿佛有蛟龙在怒涛中挟持着船只前行
黄河五堤咏·遥堤 黄河五堤中,有条叫“遥堤”。遥堤在郑州东北,是黄河上最长的一段堤防,也是古代黄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遥堤东起黄河南岸的荥阳市,西至开封市,全长130多公里。遥堤的修建始于隋文帝时期,当时为了防御黄河泛滥,保护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隋炀帝下令修筑了这条长堤。 遥堤的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施工队伍多达十万人,每天的工作都在十个小时以上
【注释】 黄河五堤咏·缕堤: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五道原序》中的一部分。“缕”为细丝,这里比喻黄河水脉。 易停沙,恃此一束力。东注建瓴势,犀利划南北。敬告阳侯乡,勿谓太相逼。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黄河水流在经过五道时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岸和伟大。首句“黄河易停沙”,黄河在流经此地时,容易积滞泥沙,因此用“束”字形容其细小,形象地表现出其细小的特点。 第二句“东注建瓴势”
注释:黄河两岸有五座堤防,它们像是在控制水流的关口,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夹辅相与长,唇齿得其势:夹辅指的是堤防两侧,相与长表示它们相互连接、延伸,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密切。 夭矫双游龙,攫爪入云际:夭矫指的是曲折而优美的姿态,双游龙比喻堤防像两条游动的龙一样蜿蜒曲折。攫爪入云际则形容堤防像龙爪一样伸入云端,非常壮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河五堤的雄伟景象
谁赍千金璧,怒蛟挟船走。 奔䭿两堤间,疑听飓风吼。 移来夸娥山,早塞瞿塘口。
夹堤与缕堤,直趋无支蔓。 有时善因依,一曲作铜堰。 月蹙修眉长,浑睹湘妃怨。
截流拟当关,扼要见控制。 夹辅相与长,唇齿得其势。 夭矫双游龙,攫爪入云际。
黄河易停沙,恃此一束力。 东注建瓴势,犀利划南北。 敬告阳侯乡,勿谓太相逼。
凭处亘地轴,蜿蜒宁计里。何处鱼鳞屋,陡觉鳌背起,愿巩千百年,黄流不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