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棻
诗句解析: 1. 壬辰:指壬戌年,这是作者的生年。壬辰年是1832年。 2. 春捧檄来澎:在春季接到命令来到澎湖。澎,即台湾岛,古称澎湖群岛。 3. 随同周芸皋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与周芸皋观察一起调查处理、抚恤受灾民众并接受赠送的书画、扇子,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芸皋,周芸皋,作者的朋友。 4. 持节风清识玉堂:手持节杖,风清月明,意气风发地前往朝廷。持节
【解析】 1.壬辰:即壬午年,指清同治七年。 2.周芸皋:即周馥,字芸皋,号南屏,清代文学家、诗人。 3.查办抚恤:调查、处理和安抚百姓。 4.蒙赐:受到皇帝恩赐。 5.书画联扇:赠送书画扇子。 6.申谢:向人致谢。 7.春潮月夜:指春天的夜晚,潮水涨满,月光皎洁。 8.传送:指传递公文。 9.牙樯:船桅杆,这里指船只;海隅:海角。 10.垂虹:指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劳险渡:冒着风浪渡过湖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以及句子的赏析。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本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用“征帆”“孤悬”等词语来表现自己的心境,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对蒋怿庵刺史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另外,“天险孤悬岛一湾”一句中“孤悬”的意思是孤立地悬在水面上,“天险”指险峻的天堑。“孤悬岛一湾”的意思是孤立地悬在海面上的孤岛
这首诗是诗人在1832年的壬辰春来到台湾澎办赈务时,为蒋怿庵刺史作的一首诗。全诗以抒发离别之情为主,充满了对蒋刺史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首联“荆州闻望久名驰,海外循声更可师。”意思是说,在荆州的时候名声已经很响了,但海外的声音更能让人感到亲切,可以学习。这里用到了“闻望”和“循声”两个关键词,分别表示名声和声音,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地方的不同感受。 颔联“一路欢呼慈父母,十年抚字当孙儿
春潮月夜载驰驱,传送牙樯到海隅。 风起垂虹劳险渡,星飞挽粟济灾区。 耕渔得复流离子,童叟应无庚癸呼。 策用方平名相业,此乡薯米不须沽
征帆西指几回还,天险孤悬岛一湾。 村有居民皆近海,墙多古石却无山。 夙因瘠土耕渔苦,况值灾时稼穑艰。 不是明公妙为政,何缘风景得安闲
沈长棻,以下淡水巡检,署台湾府淡水厅艋舺县丞,十四年(1834)调署大甲溪巡检。 十六年(1836)正月初十日升下淡水县丞。 〖参考孙尔准《重纂福建通志台湾府》〈职官〉。 〗作品见于蒋镛《澎湖续编》。 (施懿琳撰) 生卒年:?-?),号荔江。 浙江海宁人。 由监生报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