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月夜载驰驱,传送牙樯到海隅。
风起垂虹劳险渡,星飞挽粟济灾区。
耕渔得复流离子,童叟应无庚癸呼。
策用方平名相业,此乡薯米不须沽。
【解析】
1.壬辰:即壬午年,指清同治七年。
2.周芸皋:即周馥,字芸皋,号南屏,清代文学家、诗人。
3.查办抚恤:调查、处理和安抚百姓。
4.蒙赐:受到皇帝恩赐。
5.书画联扇:赠送书画扇子。
6.申谢:向人致谢。
7.春潮月夜:指春天的夜晚,潮水涨满,月光皎洁。
8.传送:指传递公文。
9.牙樯:船桅杆,这里指船只;海隅:海角。
10.垂虹:指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劳险渡:冒着风浪渡过湖面。
11.星飞挽粟:指用星星般的微薄物资救济灾民。
12.流离子:流离失所的百姓;庚癸:指年岁,借指灾民。
13.策用:被任用。
14.方平:即东方朔,汉代著名辞赋家。《汉书·东方朔传》:“朔为人好诞言,又善事人。”《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上方乡神仙,多秘怪事。于是朔作《答客难》,以舒己忧愤。”“方”为“正”,“相业”即“政绩”,指政绩。
【答案】
译文:
春天的潮水在月夜中载着车马,把公文送达海角天涯;风起时驾舟过危桥,救度灾民如救星飞;农渔得以复业生还,老少不呼苦痛;我被任用做方平之相(宰相),此地薯米不需外购;
赏析:
这首诗是周馥奉调至闽浙总督任上,与友人话别时所作的诗。全诗写于同治七年春,正值江南大旱。周馥在福建任内曾兴修水利,并赈济灾民,所以此诗也表达了他为官一任的造福百姓之心。全诗风格质朴无华,意境浑厚苍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