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
【解析】 此诗为应诏而作。“恭和御制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郊祭天斋宫即事赐诗”一句,点出题面。“衮龙朱履午阶南”,写皇帝身穿龙衮、朱履,端坐于午阶之上;“大辇鸾鸣羽卫严”,写皇帝乘坐的金銮大辇上鸾鸟鸣叫,羽卫森严;“玉轸乍回黄道稳”,写皇帝在玉轸(古代一种乐器)悠扬的乐声中缓辔而行,黄道稳定。这四句描写的是皇帝在祭坛上祭祀天地神灵,场面庄重、肃穆。“五门晓吹开旗尾”,写早晨五门开得整齐划一
【注释】 诏赐南园示亲党:诏书赐给南边的园子,让王亲和大臣们在那边聚会。 八年帷幄竟何为:用了八年时间筹划军事,最终的结果却是什么呢? 更赐南园宠退师:皇帝又赏赐南面的园子给你,让你在军队后退下来。 堪笑当时王学士:真是可笑啊,当时的王学士没有功名,只能空吟诗。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王安石晚年的一首七律诗作。全诗表达了他在政治上屡试不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注释】 别宠姬:别离宠爱的姬妾。 年年岁岁惹东风:《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句意,指桃花年年开,岁岁谢,而自己却年老色衰,不能像桃花那样每年开谢。 如今去逐它人手:指被抛弃了。 谁复尊前念老翁:谁再会怀念我这样的老人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爱姬而作的悼亡诗。全诗写诗人与爱姬之间的爱情和离别的痛苦,语言平易自然,情真意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首句以桃花起笔,点明题意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句“闻说群花烂漫开”,以景起兴,点明时间、地点及诗人心情;次句“知君醉赏不能来”是虚写,暗含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情;第三句“临风对酒空惆怅”承上而来,写诗人因朋友不能同赏而独自惆怅;末句“不得相从把一杯”是实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答案】 译文 听说群芳烂漫地开放,知道你沉醉于赏花而不能前来。 面对清风对着酒杯徒自惆怅
【注释】 ①老懒身心:指自己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不自由:没有自由。②封书:写有书信的信封。寄与:寄给。泪横流:泪水纵横流淌。③百年信誓:一生的誓言。当深念:要深深牢记。④三伏征涂:炎热的夏季。征涂:征途。⑤目送旌旗:望着军旗下飘扬的旗帜。如昨梦:好像昨天的事。⑥心生关塞:心中生出对边关塞北的忧虑。关塞:指边关、要塞。起新愁:生出新愁。⑦缁衣堂下:指朝廷中穿黑色官服的人。清风满:清风吹遍整个朝廷
【注释】 至:到达。南郊:古代帝王到南郊祭祀天地,祈求丰年和国泰民安的一种典礼。 帝举明禋祀事严:皇帝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帝,指皇帝;明禋,即隆重的祭祀;祀事,指祭天、祭地等仪式;严,严肃。 万瓦沟中寒色在:万瓦,指无数的宫室屋顶;沟,指护城河;寒色,指寒冷的颜色;在,存在。这句说,皇宫中的屋脊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显得非常寒冷。 一轮空外晓光暹:一弯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月光洒落在大地之上。
展采齐明拱面南,浓云深入夜更严。 风和不放琼英落,日暖高随玉漏暹。 照地神光临午陛,鸣皋仙羽下重檐。 五门回仗如天上,看举鸡竿雨露沾。 注释: 1. 展采齐明拱面南:展开采衣,整齐地面向南方,形容皇帝庄重、威严的样子。 2. 浓云深入夜更严:浓密的云层深入到夜晚,变得更加严峻。 3. 风和不放琼英落:风和时,不会让琼英花落下。琼英指珍贵的花,比喻美好的东西。 4. 日暖高随玉漏暹:太阳温暖时
注释: 1. 一日趋朝四日闲,荒园薄酒愿交欢:我一天之内就完成了朝廷的事务,接下来四天都十分闲暇。在荒芜的园子里,我用薄酒与您共饮,希望能交上朋友。 2. 三峰崛起无平地,二派争流有激湍:有三座山峰从地上崛起,没有一片平坦的土地。两条江河的水势汹涌澎湃,波涛滚滚。 3. 极目榛芜惟野蔓,忘忧鱼鸟自波澜:放眼望去,只见榛莽丛生,只有野草蔓延。忘却忧虑和快乐,就像鱼在水里畅游,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
西江月 · 八十一年往世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注释: - "八十一年往事":指过去的八十一年中的事情。 - "四千里外无家":形容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 "如今流落向天涯":现在沦落到了天涯,形容处境艰难或漂泊在外的境况。 - "梦到瑶池阙下":梦到了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皇宫的宫殿下。
```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 诗句释义与译文 秦末: - 秦朝末期:指秦朝的灭亡时期,即公元前206年秦二世被赵高所杀。 - 社会动荡:秦朝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并起。 家家思逐鹿: - 逐鹿:古时指争夺帝位的战争,此处喻指权力斗争。 - 社会背景:在秦朝崩溃之际,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一方